為何和台灣沒有深交卻大膽挺台?立陶宛人的勇敢,要從30年前為了自由上街擋坦克說起

2022-10-30 10:00

? 人氣

走了五十年的二十分鐘

從大教堂廣場到國會,兩端只有步行二十分鐘的距離。中間有數個行政跟司法機構、宏偉的古建築、充滿歷史的博物館、現代的百貨公司、高級飯店、各國精品、美食餐廳跟酒吧街、藝術學校、圖書館與高級公寓。但要能順利地走過這一條街,享受當代物質與人文薈萃的豐盛美好,卻是立陶宛人從一九四一年的六月起義到一九九一年的一月事件,花上五十年才完成、艱辛與勇敢的自由獨立之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條大道的中段,有一棟雕飾精緻又氣勢磅礡的巴洛克式建築,臨路的是立陶宛收藏史料的特別檔案中心,兩旁有法院、博物館,以及全年都有人獻花致意的紀念碑。這在蘇聯時期,是KGB(蘇聯時期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也譯稱克格勃)的總部跟監獄。這座博物館,就叫做克格勃博物館,但正名是佔領與自由奮鬥博物館。博物館跟檔案中心,都展示、收藏蘇聯從一九四〇年代以來對立陶宛人的鎮壓史料,也保留了監獄,以及當時各種拷問、刑求、與審問的場景。在精華地段的宏偉建築,留下歷史的傷口,將舊時啟動政治迫害、不公義的源頭,變成象徵正義與平反的法院與歷史博物館,這鮮明的對照,不只是諷刺與提醒,更可以想像立陶宛人心中的悲憤。

建築外圍的牆上,嵌著一塊塊看板,透過照片與簡要文字輸出,用戶外展覽的概念,說明了這一條「邁向自由之路」(The Road to Freedom)五十年來被欺凌但仍勇敢抗爭的故事,並且將被屠殺的受難者姓名與生卒年份刻在外牆一塊塊石磚上,天天耳提面命每一位經過、享受民主自由的當代國民,莫忘來時路。在看板上,還有QR Code,可以直接跟立陶宛的現代博物館連線,聽取導覽。

盼了五十年仍沒寄到的信

這五十年有多麼不容易?無論是對方主動提及、還是我主動詢問,幾乎每位當地人,都能說上一串跟自己親身經歷、無論如何都不願回頭的生活,或是家族長輩的傷痛。

最基本的,是民生貧困破落。馬塔吉格(化名)在立陶宛獨立時,只有九歲。回想童年的記憶,他說,印象所及就是商店貨架上常常是空的。吃的、喝的都得不到,對所求不多卻仍無法滿足基本需要的孩子,無疑是一種創傷。物資不足,收入也不夠用。也有人說,家裡如果要有肥皂洗手,那就不能奢望有奶油配麵包,或是喝茶無法加糖。

心靈上的貧乏,更不在話下。所有的文化、宗教、政治、學習組織都被迫解散。廣場上的這座大教堂,儘管在建築內、外都有繁複精細的藝術雕飾、石像、造景與壁畫,是文化豐美的印記,卻被當成倉庫使用,一直到一九八〇年代中後期,才又在民主化的浪潮下,重新成為教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