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賠錢,都是熊市的錯?看懂5個市場機制,你的資產可以更抗跌

2022-10-12 09:40

? 人氣

投資賠錢,都是熊市的錯?(資料照/郭家宏)

投資賠錢,都是熊市的錯?(資料照/郭家宏)

大部分人認為,金融市場一切都與新聞相關。與往常一樣,大部分人都是錯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正如所有偉大的神話都包含部分的真相。每當新聞事件出現時,市場出現的價格波動會讓人誤以為彷彿真有什麼事情發生了,但這只是故事的一小部分。市場價格波動的實際決定因素,是買進和賣出行為。它們最終決定著價格,因此如果我們希望理解市場,我們就需要密切關注這個因素。以下一些因素影響著買進和賣出行為:

1. 可用的資金。
2. 已有的部位。
3. 經濟狀況。
4. 消息面。
5. 情緒(人類心理)。

市場是一個多面體,但我認為對市場的最佳描述是:人類心理的大漩渦。儘管這描述了一種經驗,但同時也意味著市場是一台由相當嚴格的規則支配的機器。當我們研究影響買進和賣出行為的那些因素時,這些規則將會變得清晰起來。

1. 可用的資金

第一個因素,即投資者手頭總共有多少必須投資的資金。在經濟繁榮時期,如在1999∼2007年的上漲期,投資者擁有充裕的資金並且很大一部分資金都被投入市場當中,從而推動價格不斷走高。一切都非常簡單明瞭,量化寬鬆政策(一項開始於2009年的金融實驗)已經顯現了相同的效果。

2. 已有的部位

這個因素非常重要。如果某位個人投資者已經大量持有某檔股票,例如蘋果公司的股票,那麼他不太可能再繼續買進更多的該檔股票,尤其是當該股票的價格不斷上漲,使得其在投資組合中的比重大大超出平常水準之時。

但比上述情況更為基本的事實是:這是個非常可能引起爭議的論斷。它與大眾認知相悖,也完全是反直覺的。

但任何競賣過程都是如此。價格上升會導致買進成本變得更為昂貴,因而使得買進者數量減少;與此同時,價格上升也使得持有者的賣出意願不斷增加。

價格是供給和需求的函數。價格上升有助於增加供給,因為更多的賣家會出現;價格上升也有助於減少需求,因為許多買家會改變主意。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市場興趣指標。

當然還有其他力量也在發揮作用。一個價格不斷攀升的市場會引發貪婪情緒,有些買家由於受情緒因素影響甚至在比較愚蠢的價位被迫跟進,但這些人並不是正經八百的市場參與者,他們將成為所謂的「脆弱持倉者」(weakholders),當市場轉向並且對他們構成不利威脅時,他們將會快速逃離出場。事實上,出現這樣的買家是判斷我們處在泡沫之中的一個因素。歷史經驗顯示,這樣的泡沫在時間上可以持續得比原先預想的要更長久一些。

例如,有一位投資者沒有持有蘋果公司的股票,但他具有購買該股票的潛力。當該股票價格上漲時,它能夠像施行催眠術一樣吸引投資者購買股票。因為投資者從其他投資者那裡聽到已經賺了許多錢的資訊,這樣的回饋資訊使投資者的購買意願受到鼓動。因此,當投資者沒有持有蘋果公司股票時,他仍舊可以被視為該股票潛在的上漲推動因素,因為他可能會購買它。

但是,我們來考慮一下,當他已經買進了該檔股票之後會怎麼樣?首先,他不再是潛在的上漲推動因素了,但更為重要的是,潛在的上漲推動因素已經反轉為潛在的下跌推動因素了,因為現在他可能會賣出股票。

因此,價格可能已經出現了上漲,因為那位投資者和其他可能的投資者買進了該檔股票。但是市場已經開始走弱,因為所有那些具有購買潛力的買家現在都具有了拋售股票的可能性。

當然,我知道你會說,當某個人買進股票時,其他人不正是在賣出它嗎?事實上,情況並非總是如此,因為公司本身可能會發行新股。即使在一位買家和一位賣家之間的交易情況下,我們仍舊可以看到其中存在著某種差別,因為在上漲的市場中,買家將可能在較高的價位上買進股票。那些在較高價位買進的人往往會是較脆弱的持倉者,他們更容易迅速的出場。在那些後來被稱為愚蠢價格的市場主要巔峰期裡,這種情況尤其如此。

現在,讓我們來依這種邏輯下結論。

該股票繼續上漲,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施加在投資者心靈上的催眠作用變得不可抗拒,愈來愈多的投資者買進了該股票。通常,在那一刻晴空萬里、形勢大好,由此而增加的亢奮和貪婪又促使投資者在愚蠢的價位上買進,在那個時刻他們可能看上去並不愚蠢,但在擺脫了所有這些情緒冷靜下來再看時,他們當時的所作所為的確愚蠢。

因此,隨著買進行為的繼續,那些潛在的上漲推動因素(不持有該股票但可能購買股票的人)不斷減少(那樣的買家不是對現有價格不感興趣,就是由於無法抵擋市場催眠式的誘惑而已經購買了股票),取而代之的是潛在的下跌推動因素(持有股票但可能賣出的人)不斷增加。

另外一點,現在持倉的這些人中許多都是脆弱持倉者:這意味著他們以愚蠢的價格買進股票,並且非常容易遭受價格回檔的傷害。不過,要使市場大幅下跌並不需要那麼多賣出者,例如,據我所知,在1987年全球大股災期間被拋售的股票不到10%!

再補充一點,假設某投資者在蘋果公司股價上漲過程中,以200美元的價格賣掉了股票。我想說的是他(或者她)不太可能在500美元及以上的價位上買進蘋果公司的股票。沒錯,只有極少數投資者能夠理性的行動,因為大部分投資者都深受情緒的影響而激動不安。事實上,那些賺走了全部錢的投資者就是那些克服了自身情緒的投資者。

如果某位投資者以200美元的價格賣出股票時其行為是理性的,那麼他不可能以500美元的價格再買進該股票,除非有非常重大的事情發生了變化,但這不太可能。但如果他以200美元的價格賣出股票時其行為是情緒化的(這種情況是比較有可能的),他也不太可能在較高的價位上再次買進,因為這等於承認自己之前在較低價位上賣出是錯誤的,而人們討厭承認自己的錯誤!

因此,當潛在的下跌推動因素占主導地位時,轉捩點就來臨了,股票開始下跌。由於常常沒有重要新聞來確證這種情況,但市場專家們受不了這樣,於是開始絞盡腦汁,玩那種「為市場之驢安上新聞之尾」的遊戲。

「為驢安尾」 遊戲是蒙著眼睛玩的,它適合用來形容專家們在市場機制方面提出的狹隘觀點。

因此,即使股價發生下跌的原因是「每個人」都已經買進,普通人仍舊會去聽專家們滔滔不絕的講,基於某些真相模糊不清的新聞事件所杜撰的廢話,那些專家認為是新聞事件導致情況發生了改變!

在我看來,上述已有部位因素是股票發生主要價格波動方向變化的主要決定因素,即牛市和熊市的主要決定因素!

延伸閱讀:2022股市何時將崩盤?從歷史上重大股災看股市大崩盤的5個前兆,關鍵警訊竟在這!

3. 經濟狀況

當然,經濟狀況的影響也很大,因為它決定了經濟體系中有多少資金,從而也就決定了投資者們有多少資金必須用於投資。

那麼政府政策呢?

政府政策與市場並非完全不相關,但除了諸如公共秩序和國防等基本職責之外,通常政府做得愈少,結果反而愈好,我相信這個原則幾乎適用於政府涉足的每個領域。

一個具有恰當自我調節功能的自由市場,能夠輕鬆的應對各種情況,價格機制本身能夠解決大部分問題。與此相反的是,政府可能會對市場機制的正常運作產生許多干擾。

例如,政府可能會決定禁止賣空,因為它們感覺股票價格正跌得過低。這樣的舉措頒布之後,通常來說會發生急遽下跌,因為那樣的話市場會被認為是跌跌不休沒有底部的。其中的邏輯很明顯,如下所述:

我在前面說過,每次有投資者買進股票都會使得市場變得更弱勢一些,因為他具有賣出的潛在可能性。反之亦然,當有做空的賣家出現時,賣空行為會使得市場變得更強勢一些(與此同時,也非常有可能使價格進一步走低),因為他們具有買進的潛在可能性。事實上,這些人產生了一個價格阻擋位,他們產生了一個市場底部,因為隨著價格進一步走低,他們將開始買進。

當你禁止賣空時,那麼市場就真的沒有底部了,這就是一個恐懼(對市場下跌的恐懼)恰恰產生了其所恐懼之事的典型例子。這種情況屢見不鮮,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絕不應該被恐懼左右的原因。

事實上,就經濟而言,政府實際上像是個衝浪手的角色。它們竭盡所能的在衝浪時看起來表現良好,但其實對經濟波浪的控制力很小,就像一名衝浪手對海浪的控制力那樣。

它們肯定會把事情弄糟,而生意上的事情最好留給那些會充分把握機會的生意人去處理。當然,那些生意人最惡劣的過分行為需要受到管控,那才是政府的正當職能,但它總是因屈從於各種利益集團,並在整個過程中製造混亂而南轅北轍。

政府干預過多的趨勢,就是為什麼現在西方世界與東方世界的一些新經濟體相比,更沒有競爭力的原因,那些東方國家沒有過度管控、過度福利和過度稅賦的負擔。

如果我們研究歷史就會發現,當政府變得過於龐大時,那也就是帝國開始衰落並且最終走向滅亡的時候。大不列顛帝國在19 世紀達到巔峰,而現在的美國正處在巔峰期。毫無疑問,接力棒將會傳給東方。

(撰寫本章之時我身在曼谷,我相信在接下來的一、二十年間它將成為世界上頂尖的城市之一。事實上,如果你想要投資房地產,當然應該將曼谷當作一個可能選項。在當下的2015 年,這個國家存在著因國王年邁而帶來的某些政治風險,但我還沒有在這個地區發現真正會造成其發展停滯的事情)。

剩下來還需要考慮最後兩個因素。

4. 消息面

許多人認為消息面是市場價格波動的首要決定因素,但我認為,在大部分時間內它幾乎完全無關緊要。

正如我在本章開頭處所說,新聞的確會對短期價格波動有影響,因為交易者通常會對最新的新聞快報做出反應,但這一點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意義。新聞主要關注的是經濟,某個具體經濟指標的單獨問題本身很少會具有決定性,尤其是在被各類政府機構捏造歪曲或者出現季節性調整之類情況時。真正重要的是這些指標長期的趨勢,而單獨某個指標的公布並不會顯示出什麼重要內容。

當然,也存在著諸如利率大幅上漲、財政危機、公司破產或者地震之類的重要新聞事件,但即使像這樣的重要新聞,通常也無法改變趨勢,儘管它們可能代表著趨勢改變的開始或結束。

從交易的觀點來看,儘管新聞可能在事情發展的大方向上並不重要,但它在較短線的交易中可能極為重要。事實上,我已經開發了一些完全基於新聞事件的交易系統。我應該說明一下,這些交易系統並不關注新聞內容本身,它們只關注可能的市場價格反應。

新聞的另一個特色是它會導致市場價格出現強烈的膝跳式反應,它很容易將停損點設在市場價格波動附近的交易部位震盪出局;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停損點不是很近的交易部位也可能會被震盪出局。這就是為什麼交易者需要知道何時會有新聞出現的重要原因,即使他/她對新聞實際上可能會是什麼並沒有太大興趣(這是我個人的基本立場)。

5. 情緒(人類心理)

消息面可能是這5個因素中最不重要的,然而人類心理必定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同意「市場是人類心理的大漩渦」這一觀點(我相信這是無可爭辯的),那麼人類心理明顯決定著一切。請記住,在沒有心理參與的情況下,你無法做任何事情。

資訊進入我們的大腦(我們的三位一體腦,參見《頂尖操盤手的養成計畫1》)並接受處理,之後可能產生衝動性、情緒化或者縝密思考過的行為。具體是哪一類行為取決於那一刻是哪一部分的大腦占據著主導地位、受到刺激或者發揮作用。

通常,整個過程依下面所述的順序發生:

A. 你的周圍發生了一些事情,負責生存的那部分大腦將去檢查是否存在即將威脅到你的危險。
B. 負責情緒的那部分大腦來決定你需要以何種情緒狀態(恐懼、憤怒、高興等)應對這樣的事件。
C. 如果沒有危險,同時你的情緒處於可控狀態,你可能有時間以合乎邏輯的方式去思考所發生的事情,並且做出如何應對該事情的合乎邏輯的決定。

然而,如果階段A或階段B讓你的心理狀態切換到生存模式,那麼除非你所感知到的威脅已被化解,或者你的自控能力使你可以減輕自身生存機制的影響,否則不要期望會進入階段C。

就市場價格波動而言,99.9%是受到上述過程支配的,因此人類心理占據著主導地位。但現在也有一些演算法程式(又稱自動化交易程式)在進行交易,它們依據人類心理編制出來,但之後任其在預先設定的框架範圍內獨立運行。2010年5月出現的股市閃電崩盤就是由它們造成的。這是令人感到有趣但也相當擔憂的現象,這些毫無情緒的自動化交易程式,似乎有能力產生比至少還有一點理性的人類大眾更不穩定的行為。

我希望,這種對市場本質的簡單討論能夠給予你一些關於如何交易的啟示。它當然是個饒有興味的話題,我原本能夠就這一方面寫出更多的內容。例如,我在前面只是簡單的提及了競買過程,而有些人(包括我在內)將這件事情視為市場的基本內容之一。

解決之道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從多個方面進行了討論,因此你現在應該比之前有了更清楚的認識。請注意,我們永遠無法完全理解市場,但你現在知道得更多了。

最關鍵的是養成一種積極的交易心態,使你的身與心在交易環境中全都處於最佳競技狀態。

作者介紹:約翰.派伯(John Piper)

是世界上最受尊敬和最能幹的市場分析師之一,也是英國最有經驗的期貨和選擇權交易員。

他的《頂尖操盤手的養成計畫1》是交易心理的經典著作。他經典二進制投注(Binary Betting)更徹底改變了我們今日的交易方式。他也是英國領導性的時事通訊《技術交易員》(The Technical Trader)的創辦人,這是自 1989 年以來的最具權威的交易資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樂金文化《頂尖操盤手的養成計畫2:交易王者的心智修練》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