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喜歡的事」並不會一帆風順!特斯拉執行長用這1招,突破舒適圈開拓藍海

2022-10-09 10:30

? 人氣

不知道要如何做選擇?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選擇軸值得你參考!(圖/截自wikimedia commons)

不知道要如何做選擇?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選擇軸值得你參考!(圖/截自wikimedia commons)

從現在起我要告訴各位做選擇時必備的種種要件。我分成各式各樣的主題來談,首先要談的是每個人實際做選擇前最好一定要有的東西。有三樣,我從最重要的開始談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個就是「主軸」。根據主軸來決定「做/不做」或是「A或B」。如果有主軸,就能順利做出抉擇。會做選擇的人,內在都擁有堅定的主軸作為判斷基準。不會做選擇的人,則是內在沒有明確主軸的人。這麼說雖然武斷,但並沒有錯。

可以想到的主軸,形形色色。多數人採用的主軸有「有賺頭/沒賺頭」、「得/失」、「做得到/做不到」、「擅長/不擅長」、「簡單/困難」、「已知/未知」等。好像多半是將相反的兩個概念放在一起,以二選一的形式決定要選哪一個。

這種情況只需在兩者中任選一個,至少選起來很輕鬆。然而事實上,種種緣由錯綜複雜「無法鎖定其中一個」的惱人情況占多數,所以才會大量製造出不會做選擇、不想做選擇的人。

如果決定不了,就不能算是好的主軸。那麼其他還有哪些主軸呢?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一位企業家的主軸吧!

馬斯克在開啟新的業務時都會對照此「Clever/Foolish」的主軸,再決定「做或不做」。(圖/台灣東販提供)
馬斯克在開啟新的業務時都會對照此「Clever/Foolish」的主軸,再決定「做或不做」。(圖/台灣東販提供)

伊隆・馬斯克創立了開發電動車的「特斯拉」和製造開發火箭的「SpaceX」。他所踐行的主軸有點不太一樣。那就是「Clever/Foolish Matrix」。馬斯克在開啟新的業務時都會對照此「Clever/Foolish」的主軸,再決定「做或不做」。

直接翻譯的話,Clever意指聰明的,Foolish意指愚蠢的。我們應該可以這樣理解馬斯克的選擇軸:聰明的代表值得挑戰,愚蠢的代表沒有挑戰的價值。

將自己看來聰明或愚蠢設為橫軸,在別人看來聰明或愚蠢設為縱軸,矩陣便完成。矩陣中會出現以下四個區域。

1.自己看來覺得聰明,別人看來覺得愚蠢。

2.自己看來覺得聰明,別人看來也覺得聰明。

3.自己看來覺得愚蠢,別人看來也覺得愚蠢。

4.自己看來覺得愚蠢,別人看來覺得聰明。

這四個區域中,馬斯克重視的是1.。在別人眼中看似愚蠢,但自己看來感覺很聰明的事物,就應該當作事業全心投入,這便是他的思維。順便說一下,假使別人都覺得愚蠢,只有自己認為很聰明,那麼事業成功的機率就會變高。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人想做。

以「藍海」為目標

人不會去做自己覺得愚蠢的事。如果多數人都這麼認為,更是如此。雖然這麼說,但對於你要做的事,別人怎麼想本來就不重要。想做的話就去做,就算別人認為那件事「很蠢」,也不構成你不去做的理由。假使你因為「很多人覺得『愚蠢』」便選擇「不做」,那你就實在太在意面子了。

像伊隆・馬斯克這樣的企業家,是一群會將自己想做的事堅持到底、獲得成功,並從中感受到生命意義的人。他們不介意去做世人覺得「愚蠢」的事,假使做了,他們反而會暗自竊笑「太好了!」,因為不會有人加入競爭。

以行銷的角度來說,1.是藍海。即獨占市場的狀態,參與競爭的人少,感覺就像是一人獨自悠游於湛藍清澈的大海中。可以說,這裡的人正享受著舒適和暢快吧。

與此完全相反的是2.,這裡是紅海。即處於競爭狀態的市場,發生血腥爭鬥,將海水染紅的感覺。只要一直待在這裡,所有人都不會得到幸福。別人看來愚蠢但自己認為聰明的事就做—。自己的內在如果有這樣的主軸,遇到任何事就能立刻做選擇,並採取行動。即使周遭的人都反對也能毫不在乎地勇往直前。

順帶一提,史蒂夫‧賈伯斯曾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講中提到「Stay Hungry,Stay Foolish」。這句話是要人「保持飢渴和愚笨」,因此我猜想他要訴說的和馬斯克是同樣的意思。如果你既傻又餓,便可能在任何市場獲得成功。

「做喜歡的事」並不會一帆風順

「聰明/愚蠢矩陣」很適合像伊隆・馬斯克這樣的企業家。而如果是和創業沒有任何關係的人,老實說並不適用。我們再來看其他主軸吧!

「喜歡/討厭」是大部分人所採用的主軸之一。因為「喜歡」而做;因為「討厭」就不做……。以此作為判斷的基準確實簡單。也許你在不知不覺中也依循「喜歡/討厭」的主軸在做決定。

「做自己喜歡的事」、「把『喜歡』當作工作」、「喜歡的事就會順利」……。坊間有書籍在頌揚這樣的做法,實際上也有人如此主張。社會上對此也樂觀其成。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人有權利阻止別人這麼做。

如果是喜歡的事,確實可以全心投入到幾近忘我,也能忍受嚴厲艱苦的訓練。而且比較容易維持動機,並能自己運用巧思設法讓事情順利進行。實際上若能做到沉迷的地步,大有可能取得他人無法企及的成果。

但另一方面,這世界「並非只要喜歡一切就有辦法解決這麼簡單」也是事實。很多人都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所以無論如何競爭就是會愈來愈激烈。比方說,像棒球、足球那樣受歡迎的運動,由於競技人口多,自然會有許多競爭對手。

僅有一小部分的人能在上述的「紅海」中激烈廝殺,成為當中的佼佼者。在競爭中落敗、受挫的人不知凡幾。這樣的人確實是占絕大多數。一旦不能在喜歡的事情上做出一番成績,還可能會開始自我否定:「我這種人真沒用」,甚至討厭起自己一直以來付出那麼多努力的棒球或足球。

再者,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常常會被人批評「任性」或「自私自利」。即便好不容易在喜歡的事情上取得成果,但其他事完全不行的話,整體來看還是不利居多。

不以「喜歡」為入口

徹底做自己喜歡的事並非壞事。話雖如此,但以「喜歡/討厭」作為選擇軸還是有點令人擔心。為了度過瞬息萬變的時代,需要取得多樣的資訊。然而如果只有「喜不喜歡」這個入口,接收到的訊息可能會有偏頗,使得真正應當掌握的訊息完全進不來。

想以「喜歡/討厭」當作選擇軸,那是你的自由。雖然沒有辦法阻止你,但你最好要先知道,日後弊會多於利。「無論如何我就是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就算痛苦、難過我也會熬過去」……。假使你有這樣的決心,也不是「沒有」方法可以幫助你實現願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台灣東販《最高選擇法:腦科學專家親授,教你如何直擊問題本質、突破思考盲點、一秒找出最佳解!》(原標題:伊隆・馬斯克的選擇軸、「做喜歡的事」並不會一帆風順)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