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題不會寫,難過好幾天的第一名,跟遲交作業的最後一名,兩個人行為背後有同樣目的

2018-06-06 05:20

? 人氣

這是一個非常突破性的觀念轉變,讓我在跟孩子互動時,父母可以不要把力氣花在「找原因」,而是更能夠去理解「孩子行為的目的」,去思考「為什麼對孩子而言,要放掉問題行為是如此困難的」,因為會有此問題行為,是符合孩子心中的虛構目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在跟孩子互動時,父母可以不要把力氣花在「找原因」,而是更能夠去理解「孩子行為的目的」。(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自卑感愈深,虛構目的愈不恰當

回歸到前面提到的自卑感。一個自卑感太深、或有自卑情結的孩子,會訂出一個「過高或不適當」的目標,用來克服心中那個很深的自卑感。

以安均與佳文的例子來說:他們在外在表現上,是非常不一樣的:一個名列前茅,一個卻連作業都交不出來。可是他們的內在,卻有同樣很深的自卑情結。

安均深怕自己不是「好學生」,甚至覺得如果不是好學生就沒有人會喜歡自己,所以他在內心訂出了一個「過度努力」、「我一定不能犯錯」的虛構目的,讓自己一直在那個好學生的優越位置。但他的內心深處其實有個很深的自卑情結:「我沒有辦法接受那個可能會表現不好的自己」。

佳文未嘗不希望自己能夠當個「好學生」,只是過去的學習不順,跟長期的挫敗累積,讓他訂下「我不要讓我自己太努力」的虛構目的,去面對他的自卑情結。雖然這個目標對於他的成績精進沒有幫助,但放棄努力有個很大的好處是:「如果我從一開始就放棄,就不會經歷『努力了卻還是做不到』的挫敗感」。而以孩子的角度來看是很有道理的,因為那是一個最容易可以維護自尊,讓自己感覺沒那麼糟糕的方式。

安均的過度努力跟佳文的放棄努力,只是他們的設下了不同的虛構目的,但其實都是用來克服自卑感的方式。

(
一個自卑感太深、或有自卑情結的孩子,會訂出一個「過高或不適當」的目標,用來克服心中那個很深的自卑感。(圖/WOWOW@facebook

作者|邱淳孝

為《情緒勒索》所屬心曦團隊諮商心理師,中崙諮商中心、楊孟達身心科診所兼任兼任心理師,曾經擔任成德國中、陽明高中專輔教師,及台大心輔中心、開平餐飲學校、喬治商職、天使心……等輔導員,現為失戀花園作者。

曾接受家族治療(若水學堂)、完形治療、心理劇、阿德勒、李侖存在主義無結構團體治療等訓練,專長家庭治療、親子教養、存在主義無結構團體、性別議題、同志議題及自我成長、情緒困擾。並應邀以「家族治療及阿德勒取向——應用於親子教養(情緒困擾、提升自主等)」為題,舉辦演講活動。

本文經授權轉自四塊玉文創《與孩子,談心:26堂與孩子的溝通課》(原標題:孩子種種行為目的,只為了克服自卑感)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