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隆中對」策略為何失敗?有3大缺點他沒看出,難怪復興漢室無法成功

2022-02-08 11:50

? 人氣

關於這一點,劉備陣營似乎就沒能做到,而這點也多少與諸葛亮的謀略有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按照諸葛亮的計策,劉備應該效法先祖劉邦,先占有巴、蜀、漢中,再奪取關中,最後從關中出函谷關平定中原。

這是一套曾經成功過的策略,而且成功者正好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劉備自然躍躍欲試。更何況,諸葛亮還加上一條路徑:從荊州取道宛城,挺進洛陽,兩路夾攻,聽起來確實勝算大增。

只是,在戰場上,「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如果將軍沒有掌握變化的方法,即使了解地利、但是如果無法適時處理其相對應的弊害,終究還是很難得勝。

先談「荊州」,三國時代的「荊州」是一個「州」,行政層級在「郡」之上,所以荊州之下,又可以再分為好幾個郡,而從赤壁之戰後,曹操就決定只要守住北部的襄陽和江陵就好,自己則引軍北返。

從這點看,曹操在赤壁敗戰後,立即醒悟,隨機應變,「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江南先以守為主,等待孫劉聯軍彼此自相矛盾即可。

在三國中,結盟往往是非常不穩定的,所以,後來,果然如曹操所料,搶荊州、殺關羽的,正是孫權陣營。

當然,曹操可以做此判斷,或許與他對關羽的了解有關。雖然,諸葛亮是建議劉備以孫權為盟友,不過,身為北方人的關羽卻似乎非常不喜歡這個主意,不但拒絕和孫權結親,而且還用「狢子」這種帶有敵視南方人的字眼稱孫權,可見雙方的結盟是很脆弱的。

簡言之,曹操對軍情的判斷並未因赤壁大戰的失敗而失準,而且很快就找到應變的方法,其用兵確已達到「老謀深算」的層次。

再談「益州」,東漢末年的長江流域分為三州 : 依漢化程度來排列,依序應該是揚州、荊州、還有益州,這意味著:益州雖然被列入漢代疆域,但是那裡還有很多人與中原文化的接觸並不深。

此外,益州也是當時長江三州當中最大的一州,疆域包括今天的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的漢中大部分地區以及緬甸北部、湖北、河南一小部分,所以,從地利上而言,若是能據有益州,確實就有與曹操、孫權相抗衡的實力。

(圖/方格子Vocus提供)
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後,形成了「三國鼎立」形勢。(圖/方格子Vocus提供)

然而,三國中,蜀漢是最早滅亡的,所以,到底,諸葛亮為劉備設計的「隆中對」出了什麼問題?

諸葛亮「隆中對」策略為何最終失敗?

最明顯的問題,當然是出在劉備的兒子劉禪身上。劉備固然願意和諸葛亮一起冒險復興漢室,但劉禪顯然並沒有繼承父志的意圖,這對於曾經為建立蜀國而努力的一幫老臣而言,自然是很無奈,不過在儒家禮數之下,以復興漢室為號召的老臣們似乎也很難有所改變。

諸葛亮在四十七歲時寫的『前出師表』,透露了不少身為『老臣』的擔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