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殘留標準放寬,民眾會因此吃下更多農藥嗎?別被數字騙了!一張表告訴你它的真正用意

2018-03-13 10:30

? 人氣

對此,茶葉專家及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陳右人教授表示,農藥的管理者,例如農藥商人等,應取得植物保護相關證照以讓具有正確用藥觀念者遍布率更廣。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局長馮海東也表示,未來會更加強在教育相關農事人員包括農藥管理者及農夫族群。其中包括植物及自我保護、安全農藥的使用以及安全停藥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安全停藥期為防檢局委託檢驗機構根據不同農藥施加於不同作物上後自然分解狀況下的殘留情形,若某特定天數後該作物上的農藥殘留數值低於或等於安全容許殘留量後,便依據制定安全停藥期。防檢局局長馮海東更進一步說明,於2014年開始,購買農藥方面已實行登記制度,也就是農民在購買農藥時,農藥商會詢問農民的農藥用途,農民也能從農藥商方得到購買證明,證明該農藥是由農藥商所推薦的。藉由此監督方式,也能阻絕弊端的產生。

至於田間及市場抽驗的實際層面上也為一大考驗。檢測人員到田間抽查某作物時發現作物已收割完畢,又或者是到市場端去抽驗時發現早已流入市面的狀態是未來必須構思如何解決進而避免的。

讓我們一起努力! 全民通識課-風險溝通

農藥安全殘留容許量的修訂也因為民眾巨大的反對,使原本茶葉上農藥氟派瑞容許殘留量的修訂急轉彎而後取消修正,讓人不禁懷疑整個制訂農藥安全殘留容許量的過程是否正當、出了問題?

防檢局局長馮海東表示:「政策轉彎其實影響的層面很大,也會影響台灣對外的觀感,感覺我們的決策流程跟原則是可以經過操弄進而改變的」。

對此,國內植物病理權威及畢生致力於植物保護的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孫岩章教授表示,因風險溝通上的不足,政府須將風險量化的概念傳達給人民,讓民眾了解農藥與疾病間的量化後的數據關係。民眾及政府間的資訊漸漸對等之後,後續的討論及修訂才能實際幫助到台灣。民眾對於平常不常接觸的議題,也能利用網路隨手查詢相關名詞及資訊,才不會一味被各類主觀論述所帶著走。

photo-08100.jpg
(圖/食力提供)

文/劉倢妤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原標題:農藥是「藥」還是「毒」? 農藥殘留真的很可怕嗎?)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