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公司如何把內容變成錢?他們從童書到客製化食譜,居然還賣垃圾桶賣到缺貨!

2018-03-07 17:31

? 人氣

擁有這樣的自信,就不意外Buzzfeed為何能將一則嚴肅的新聞事件,轉換成幽默搞笑的商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7年1月,就在川普即將就任美國總統前的一週,Buzzfeed News(Buzzfeed旗下以報導政治社會新聞的頻道)揭露了川普團隊與俄國往來相關紀錄的備忘錄,惹的川普在就職前的記者會痛批Buzzfeed是「一群失敗的垃圾」(a failing pile of garbage)。

對美國媒體而言,得到川普的痛罵等同獲得一則榮譽勳章(當然,除了親共和黨的媒體Fox除外),但Ben Kaufman當下第一直覺則是:「我們一定要來做一個垃圾桶!」

是的,垃圾桶。這個限量100個、售價49美金(約新台幣1500元)的垃圾桶,有著完整無瑕的紅色,可以裝入3.5加侖(約13.2公升)的垃圾,還有個會自動合上的蓋子。最重要的是:從商機發想,到第一支商品產製,Ben Kaufman只花了3小時。他深知要搶搭川普議題的風潮,要賣就要快。而當這支垃圾桶正式上線販售後,1個月內就銷售一空。

 

這個從內容創造話題,再延伸商機的算盤,還打到了電影產業。

2014年,Buzzfeed成立娛樂部門,專門拍攝能在網路上造成病毒行銷的熱門影片。2016年,這個部門被賦予了新的任務:從Buzzfeed大量的文章、條列式文章、影音中分析挖掘能成為電影或電視劇的題材。例如:他們正和好萊塢六大片廠之一的Warner Brothers合作,打算把2015年Buzzfeed記者與中國橘子哥因為一隻流浪手機結緣的爆紅文章搬上大銀幕,還把《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中演Sheldon的男星Jim Parsons請來領銜主演。

不只是搞笑內容,也有嚴肅新聞:他們也打算與喬治克隆尼的製片公司合作,把Buzzfeed一則關於俄國當局暗殺計畫的調查報導搬上大銀幕。Buzzfeed最終的盤算,是希望效法Disney透過影視發展,拓展內容與IP授權的收入。

大多數人認為Buzzfeed是一間新媒體公司。但如今,更多業內的人一致認同:內容,只是Buzzfeed的門面;數據,才是Buzzfeed真正的招牌本領。從內容出發,Buzzfeed蒐集使用者與內容互動的關鍵數據,進而發展出新的商業模式。從內容裡淘金,一路賣垃圾桶、食譜、童書,如今還要拍電影,Buzzfeed跳tone的背後倚賴的卻是龐大的數據根基,也可能走出一條傳統媒體從未想像過的出路。

作者/Crystal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創新拿鐵,原標題:做內容除了賺廣告費,還可以觀察使用者行為!看Buzzfeed如何從內容淘金,一路賣童書、食譜、智慧電磁爐,連垃圾桶都能賣到缺貨!

責任編輯/郭丹穎

對職涯或未來出路有些疑問,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opinion@storm.mg

喜歡這篇文章嗎?

創新拿鐵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