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後開車,真的很嚴重嗎?大學校長列出這些數字,告訴你酒駕殺了多少人

2018-03-06 11:29

? 人氣

使用安全帶是一個好習慣,不是累贅,更不需要法令規定或等警察來開罰單。駕駛人提醒乘客繫安全帶不是不禮貌,反而是關心和愛護;乘客繫安全帶不是對駕駛人不信任,而是讓駕駛更安心。現在很多汽車都有安全氣囊,按照專家資料,安全氣囊必須和安全帶一起使用,否則同樣會造成傷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其實在正常情形下,遵守交通規則是很簡單的。交通規則是共同的默契,只要大家都按照這個默契來做事,意外就會大大減少。行車不可超速是必然的規則,隨著社會的進步,開車闖紅燈的事件也已大幅降低。

您有過深夜開車時,停在紅燈前,四顧無人,想踩下油門衝過去的念頭嗎?千萬不要這樣做,當您以為四顧無人時,很可能就會有某個人或某輛車衝出來。有則笑話是這樣:有個人在城裡開車,看到紅燈沒停反而一衝而過,車裡的乘客問他:「你為什麼闖紅燈?」他說:「我跟我哥哥學開車,那是他教我的。」看到綠燈時他卻把車子停了下來,乘客問他:「為什麼看到綠燈反而停下來?」他說:「我怕我哥哥從另一個方向開過來呀!」

此外,在高速公路的路肩開車既違法又非常危險。路肩是給車子壞了的人停車以等待求援用的,在路肩上隨便停車同樣十分危險。

不擅自離開事故現場

若真的發生事故,離開事故現場是相當嚴重的罪行,不但是懦夫的行為,更嚴重違反了公共道德,但臺灣卻經常發生肇事逃逸。當交通意外發生時,受傷的人需要立即的醫護救助,肇事人往往是唯一可以伸出援手的,逃離現場不但犯法,也完全忘了愛心和關心。在許多國家,傷人逃逸(hit and run)在法律上的懲罰特別重,更何況肇事後一旦離開現場,許多證據就會被湮滅了。酒駕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如果肇事者等酒醒後再去投案,許多證據就不存在了。意外的發生往往不可避免,意外發生後應該馬上想辦法補救,刻意逃避者,法律必須給予相當的制裁。

從開車安全的題目談起,看到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為了大家共同的福祉,也同時是為了每個人的福祉,必須注意三個相互為用的層面,那就是法令規章、公共道德、個人的理性與常識。法令規章的訂定,良法美意是重要的,但是如何切實、公正、公平地執行,讓大家對法令有尊重信賴和遵守的決心,才是有用的法令規章。公共道德是大家共同生活的規範,不能抱著只要躲得過法律,什麼事情都可以做的心態,貪圖自己小小的方便,往往會造成他人、社會很大的傷害和損失。

臺灣從當年窮得連腳踏車都買不起,到今天賓士汽車滿街跑;從當年窮得連飯也吃不飽,到今天佳餚美酒是稀鬆平常的享受;從當年崎嶇不平的小路,到今天寬達八線的高速公路;社會不斷在進步,在進步的過程中,能夠用法令規章、公共道德和常識理性來規範我們的行為,那才是真正的進步。

作者介紹|劉炯朗

麻省理工學院電腦博士。為國際知名的電腦資訊學者,在即時系統、電腦輔助設計、VLSI布局等領域均有傑出之貢獻。曾先後當選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IEEE)會士、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傑出會員。2011年至今,榮獲有「電子設計自動化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卡夫曼獎(Phil Kaufman Award)等多項相關領域獎項。

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及伊利諾大學,也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是國際上聲譽卓著的科學家、教育家。

2005年起,在竹科IC之音主持談話節目「我愛談天你愛笑」,暢談科學、文學、歷史、科技發展等各領域的知識。迄今已出版《國文課沒教的事》、《你沒聽過的邏輯課:探索魔術、博奕、運動賽事背後的法則》等十餘本科普、散文作品。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大人的社會課:從阻撓議事到邊際效應,搞懂世界的真實運作》(原標題:從交通事故看社會的進步)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