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不做月領1萬元?白吃的午餐端上桌,台灣人買不買單?看懂現代烏托邦式UBI

2018-01-15 11:03

? 人氣

研究青年貧窮的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說,台灣青年普遍面對低薪問題,而最低薪的多是農工階級的子女,若是唸私立技術學院或大學,常在償還學貸的壓力下,出社會後被迫接受低薪工作,UBI或許可以給他們另類的出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示意圖非本人/pakutaso)
現代烏托邦,什麼都不做就有收入可行嗎?或許對青貧族是一條退路。(示意圖非本人/pakutaso

林宗弘說,台灣的政府機關和相關智庫幾乎都沒有在研究UBI,台灣面對經濟發展上的多項難題,應思考有助社會更公平等想法的實踐可能性。

根據中研院社會所博士後研究員廖美的研究,基本收入的發放在巴西、肯亞等地,都對減少貧窮和促進當地福祉發揮正面效用。

廖美在受訪時指出,巴西自2003年起,把聯邦學校津貼等社會政策,統籌於「家庭津貼」(Bolsa Famila),這項基本收入以貧窮和赤貧家庭為援助對象,至今已讓5000萬人脫離貧窮線,大約相當於巴西1/4的人口。

在肯亞,由臉書等創始人資助的「直接給付」(GiveDirectly)自去年11月起開始為期12年、以1萬6000人為發放對象的計畫。廖美說,這是因先前幾名美國大學生為了寫博士論文,自掏腰包試辦後,讓地方經濟活絡起來,人們拿錢來買牛、買肥料、修補屋頂等,勝過物資援助,以此說服矽谷菁英。

至於全面發放的阿拉斯加,廖美說,阿拉斯加除了產油,並沒有太多商業活動,但阿拉斯加的貧窮率在美國是很低的,基本收入成為人們的安全網。

國際人士協助台灣規劃 台中市也曾想試辦

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謝世民是台灣最早研究UBI的學者之一。他說,最吸引他的UBI論點是,它的確能給人們自由,讓找不到工作、工作條件惡劣,或不得不工作的人,有機會全心做有意義的事,例如投入社運、公益,或接受薪水不高,但有挑戰性的行業,進修或照顧長輩、小孩等。

謝世民說,他在1995年回國任教後,每跟朋友談起UBI,大家多認為他是在開玩笑,UBI近年才陸續被注意到,年輕人都很感興趣。

在黃文雄推動這波運動前,台灣已有無條件基本收入台灣協會(UBI Taiwan),成員約30多人。這個也加入BIEN的組織,主要是由2016年起在政大攻讀亞太研究的美國籍傅爾布萊特學者羅泰(Tyler Prochazka)推動。

羅泰受訪時指出,發起2016年瑞士UBI公投的施密特(Enno Schmidt)去年3月曾來台灣參與國際研討會,他們也在印度UBI團體的協助下,擬定在台灣實驗的架構,去年夏天到當地做問卷,提出初步報告,今年3月將提出完整報告,目前已接觸的政黨以第3勢力的政黨較感興趣。

要在台灣或任何地方推動UBI,無疑都涉及稅收等財源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