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太早、找工作被嫌太老…50歲以上的求職者該怎麼做才好?資深顧問給出4個超實用職涯建議

2021-02-22 12:10

? 人氣

「以退休來說太年輕,以謀職來說又太老」,50世代面臨的工作環境變化

在許多企業,權力正在往下傳遞到年輕人手中,我們自覺「老了」的歲數也不知不覺往下延伸到30多歲的族群。同一時間,一個身懷珍貴技能的資深勞動力世代--擁有高EQ、數十年經驗、專業知識與人脈網路、具有良好判斷力、AI無法替代的「人類元素軟實力開發人員」,也等待與千禧世代一起並肩作戰,但「數位能力」的差異似乎成為其間的隔閡,或者機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現代人的平均壽命逐年提升,2019年台灣人的平均壽命為80.9歲,其中男性77.7歲、女性84.2歲。加上健康意識的提升--就體能而言,60歲=新40歲。以至於「比我年長15歲的人,才稱得上是老一輩」,似乎50(歲)世代不曾同時覺得如此年輕又如此老邁。但是以退休來說太年輕,以謀職來說又太老

目前台灣勞工平均年齡40.2歲,連續7年提高,45歲以上中高齡勞工比重從2012年的29.6%逐年提升到33.1%,25~44歲的則由62.2%降至58.1%。50世代可能比父母那輩多活10年,甚至多做20年工,但職場主導權因為數位化與商業環境急劇變化的影響,卻下放到小10歲以上的世代手中。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統計:目前獨角獸企業創辦人的平均年齡是31歲、執行長平均41歲。但標準普爾500大企業執行長平均年齡52歲。就權力而言,30歲=新50歲。這股新趨勢可能推著50世代掉進一段長達10年的「零存在感鴻溝」中

當今年長的那一端自覺逐日無足輕重,年輕那一端則日益權大勢大,長者儘管有滿腹的經驗可以傳授給有心學習的門徒,卻越來越快從職場中消失了。企業已將年長員工變成「被遺忘的世代」,即便他們具備經驗與知識,但沒人想要聽他們的意見。根據調查,超過55歲的人只有17%相信資方重視他們在組織內提的意見,但問不到25歲的人,卻有37%相信自己的意見有被重視以下是《除了經驗,我們還剩下什麼?:讓資深工作者邁入職涯高原期時,仍然維持競爭力的職場智慧》的精華內容整理:

「老骨頭」vs「老一輩」,熟齡工作者的價值

職場中定義智慧的特質如下:全面性系統化思考的能耐,可以快速綜合各方資訊,掌握事情的要點。而年齡賦予的優勢是:因為見過的「型樣」多,越容易從相關的經驗裡,解讀和辨識重點與看清全貌。「智慧工作者」:具有一定年齡的樂齡族(此處年齡是相對的:例如40歲vs 25歲,或60歲vs 40歲),在五大面向上表現出智慧:

1. 良好的判斷力:從過往經驗中累積。

2. 直白的洞察力:不受雜訊干擾,直指需要關注的核心議題。

3. EQ:有耐性、有同理心、善於管理自己的情緒與調和其他人的情緒。

4. 全方位思考能力:連點成線,綜合整理並直指某事要點的能力。

5. 理工作的能力:將累積的經驗和眼光灌注在工作裡,發揮更大的影響效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