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沒去過這地方,卻覺得好熟悉?你會這樣並非前世記憶!人類學家揭不可思議的人體秘密

2021-01-13 15:20

? 人氣

在第5章,我們知道人類透過實做學習,我們可以把肌肉記憶想成理查德.沙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所謂的「沉積習慣」(sedimented habit)。一件事只要做得越多,就會越熟練,身體會越熟悉使用的工具或身處的環境,一層又一層的經驗會沉積在體內。比較科學的說法會強調,當我們做出這些動作或技術時,動作的模式會記錄在中樞神經系統,因此可以簡單將肌肉記憶想像成是肌肉習慣和大腦神經網絡的組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穿衣服、綁鞋帶和刷牙都是平凡的日常活動,但也是程序記憶的好例子。然而,生活的其他部分也包含太多需要程序記憶的複雜活動,我們應該感謝程序記憶為我們帶來好的表現。坐在鍵盤前的打字員會希望將注意力集中在下一個要打的字,而不是認真控制手指在面前的按鍵上移動。事實上,他們不只需要想接下來的字,也需要看著打出來的字浮現在前方的螢幕上,而不是一直盯著雙手。由此觀之,如果身體知道要做什麼,就不需要集中精神在動作本身,而是可以注意到其他更有利的層面。

知道該怎麼做的身體與大腦結合會帶來效率,但這樣的效率除了好處之外,也可能造成傷害。好處在於面對急劇變化或陌生環境時,可以更專注於眼前的任務。然而,一份針對火車司機的研究顯示,對於任務的熟悉度,可能會欠缺注意力,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肌肉記憶除了技能層面之外,還有其他值得探討的面向。除了讓我們能不需要思考就做出行動之外,肌肉記憶也能幫助我們了解人類經驗的神奇之處,例如身體是如何記住自己所處的位置、同一個地點曾發生過的事、當時和誰在一起,以及當時感覺如何。

作者介紹|賽門.羅伯斯(Simon Roberts)

全球頂尖的人類學者之一。他曾與全球重要的國際企業合作並提供建議,包括Intel、Facebook、P&G、Google和其他《財富》雜誌評為全球五百大的公司。

2002年他創立英國第一家專門的民族誌(運用實地考察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公司,並擔任駐地民族誌研究者。

目前在經營自己的顧問公司Stripe Partners,寫作和演講主題包括研究、創新和戰略等,文章曾登上《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BBC電臺和《每日電訊報》等媒體。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是文化《身體記憶,比大腦學習更可靠

責任編輯/連珮妤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大是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