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會窮,是因為他們自甘墮落?加拿大小鎮的基本生活保障實驗,驚人結果顛覆學者想像

2021-01-07 16:20

? 人氣

窮人會窮,全是自己造成的嗎?歷史學家羅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於Ted發表演講,道出貧窮的根本原因。(圖/截自TEDx Talks@YouTube)

窮人會窮,全是自己造成的嗎?歷史學家羅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於Ted發表演講,道出貧窮的根本原因。(圖/截自TEDx Talks@YouTube)

貧窮的根源到底什麼呢?不少人會認為他們自甘墮落、不願上進,缺少金錢之下,就連最重要的教育費都嚴重不足,導致下一代無法接受良好教育,讓階級複製無限輪迴,另外,也有人會說窮人是天生理財智商不足,不懂得賺錢的方法,但其實都不是!

一位歷史學家羅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四年前在TED的演講中指出貧窮的真正根源,既不是天生理財智商不足,也不是缺乏教育資源,而是單純的「缺錢」。這裡所指的「錢」是指起步的基礎資金。長久以來,政府的扶貧政策提供的是權力者認為貧窮人口所需要的東西,卻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羅格‧布雷格曼在演講中指出了證據和解決方案,並用數據說明了解決方式的可行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貧窮並非一種人格缺陷

許多人認為,窮人總是做出許多糟糕的決定。數據中也表明,窮人借錢多、儲蓄少;抽菸多、鍛鍊少;喝酒多、飲食也不健康。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更曾經定義貧窮是一種「人格缺陷」,也就是一種個性上的缺失。這些人認為窮人該為自己的錯誤買單,也有人認為非窮人應該幫助窮人做出更好的決定。但這兩種觀念都建立在一個共同的前提:窮人們自己有問題。只要非窮人能夠改變他們、教他們何謂生活,他們就會聽從。羅格‧布雷格曼曾經也這麼認為,直到多年前他無意中看到了一份美國心理學家的報告。

報告內容指出,幾位美國心理學家穿越8000英哩來到印度,並在一群蔗糖農民身上做實驗。在每年的豐收季節後,蔗農會一次性獲得年收入的60%。這意味著一年裡一部分的時間蔗農較為貧窮,另一部份的時間則相對富有。學者們讓蔗農分別在收穫季節前後做了一份智商測試,研究結果出乎大家的意料:蔗農在收穫前的智商低於收穫後,降低了14個IQ值。這相當於一晚沒有睡覺,或者酒精的影響。

幾個月後,這項研究中的一個學者,埃爾德‧沙菲爾(Eldar Shafir)來到荷蘭與羅格‧布雷格曼會面。他們針對這個實驗探討關於貧窮的新理論:稀缺性心態,意思就是通常人們遇到稀缺的事物,行為會有所改變,且不限定是什麼事物,可以是時間、金錢、甚至是食物。

窮人會窮全因「稀缺心態」?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我們累積了很多事情需要處理,或是推遲了午餐時間、血糖急遽下降的時候,我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最直接的需求上,例如立即吃到三明治、五分鐘後要召開的會議或是明天要付清的帳單等。這時,長遠眼光(儲蓄、鍛鍊、飲食健康等)已經是一種奢侈。可以想像一下,一台全新的電腦同時運作十個大型程序,運作速度會愈來愈慢,出現運轉失誤,直到當機。這並不是因為這台電腦本身性能不足,而是因為它超負荷運轉。窮人面臨的問題就像這台電腦,不是因為他們本身智商不足所以做出了愚蠢的決定,而是他們生活在貧困的環境中,所有的人都會針對當下的需求做出非長遠性的決定。

於是羅格‧布雷格曼在演講中表示,他明白為何眾多扶貧政策失敗了:例如教育投資沒有發揮作用。貧窮並非因為知識缺乏,也不意味著窮人沒有學習,只因為他們沒有獲得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同時他也認為,幾十年前人們早應得出這個結論,這項研究並不需要複雜的腦部掃描,心理學家們只需要評估那些蔗糖農民的智商值,便可以推敲出「稀缺性心態」的結論。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解決貧窮問題?現代經濟學家嘗試幾種解決方案,例如幫助窮人做文書工作,或者發簡訊提醒他們繳費,他們對於採用這類解決方案感到樂此不疲,因為他們覺得有用,而且幾乎零成本。羅格‧布雷格曼卻認為這是個治標不治本的方案。

改變窮人生活要從環境做起

羅格‧布雷格曼認為,改變窮人的生活環境是件最重要的事。如同前文以電腦來比喻窮人:增加內存即可解決當機問題,現代扶貧政策卻是一直在「修補軟體」。

大約500年前,哲學家托馬斯‧莫爾在他的著作《烏托邦》中就已提過這個計畫,此計畫獲得左翼和右翼、民權運動家馬丁‧路得、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的支持。換句話說,這就是一個簡單的理論:保障基本生活。食物、住宿和教育,而且完全沒有附帶任何條款,也不會有人對你應該做什麼而指手畫腳,因為基本收入不是一項施捨,而是一項權利。

加拿大多芬鎮的保障基本收入計畫

羅格‧布雷格曼調查了全球數十項相關實驗,發現在1974年,加拿大一個小鎮「多芬」所有的居民都具有基本生活保障,同時保證每位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會降到貧窮線。前四年計畫順利開展,直到新政府執政後,新內閣認為這項研究成本過高且沒有意義,最後也沒有拿資金支持分析結果,整項研究的文件被封存起來。25年過去了,一名加拿大教授伊芙琳‧法爾熱找到了研究記錄,並在三年裡用了多種統計方法分析,都得到了同一個結論:這項實驗非常成功。

羅格‧布雷格曼在研究此項實驗結果後,進一步發現多芬的居民不僅變得富有,而且更加聰明且健康,學校裡的學生們成績逐漸提高,住院率更是下降了8.5%。家庭暴力事件減少,同時心裡健康諮詢率降低,人們並沒有因此辭職,指有人母和學生減少了工作,因為他們把更多時間花在家庭和學業上。全球範圍內的多項實驗都得到了類似的結論。

如何幫助窮人脫離貧困?歷史學家提出了解答…

金錢最大的好處就是人們可以用它直接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而非那些專家認為窮人需要的。羅格‧布雷格曼表示:如果我們可以永久擺脫貧窮,那麼可以釋放多少才華和能量呢?保障基本收入相當於風險投資,但如果不做這項投資,人類將無法承擔後果。尤其在美國,醫療費用、輟學率和犯罪率不斷增加,如果考慮這些,每年美國為貧窮兒童支付的開銷高達5000億美元,用錯了方法,對人類潛能是極大的浪費。

而我們該如何能負擔所謂窮人的基本開支?其實這項開支遠比我們想像的少。前面所提到的實驗中,多芬實行負所得稅措施,即當人民的收入水平降到貧窮線時,收入會得到補償。經濟學家保守估計其淨成本為175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軍事費用的1/4,或者由GDP的1%就可以將所有美國貧困人民拉到貧困線之上,這才應該是人們的目標。

人們不應該再目光狹隘,侷限於眼前。羅格‧布雷格曼在演講中表示,他相信現在是時候引進新思想,不僅要將基本收入視為一種政策,更是對工作意義的重新思考。這不僅僅能解放窮人,對世界上所有人都有益處。

現今,全世界有數百萬人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有意義和價值,最近一項對142個國家的23萬名職工的調查顯示,僅有13%的人喜歡自己的工作,而大約37%的英國工人認為自己正在從事的工作沒有存在價值。正如布萊德‧彼特在《搏擊俱樂部》中說到的:「我們常常做著自己討厭的工作,只是為了買我們不需要的東西。」

羅格‧布雷格曼最後表示,如果說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的話,那就是事情是可以改變的。現在的我們建設社會和經濟,早就無須按照固定的方式進行。思想可以改變世界。我們不能再故步自封,我們需要新想法。僅是了解我們將面臨的困難是不夠的,我們需要著手去做。

500年前,托馬斯‧莫爾第一次寫到基本收入。100年前,喬治‧歐威爾發現了貧窮的本質。現在,我們只需要改變自己的世界觀。因為貧窮並非人格缺失,而本質上缺的就是錢,如果大家都能改變對窮人的印象,再加上政府一同努力制定對的政策,或許就能為全世界的貧窮家庭帶來希望曙光。

責任編輯/連珮妤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冠霏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