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代勞工錢賺得越來越少?美國產業分析師用經濟學告訴你答案…

2017-09-19 16:46

? 人氣

在該期間,土地也不再構成經濟發展的瓶頸;土地失去了經濟裡稀少要素的幸運地位。此一發展一部分導因於世界農地的擴張。隨著世界經濟的成長以及經濟整合,大型糧倉如美國中西部和阿根廷彭巴草原(Pampas)為全球市場增添產出。同時,科學與科技的進步促成資本設備(包括機械化的農業設備)、肥料(透過固氮作用)和種子本身的創新,使得固定的土地能創造的產出大幅增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換句話說,科技與全球化聯合起來讓農地變得充裕而非稀少。當土地的生產力大增,價格便下跌。於是,地主的意外之財縮減到近乎零,農業變成只是國民所得帳(national accounts)的一個註解,與工業及服務業放在一起幾乎不值得注意。土地充裕意味著地主少了經濟的協商權。當社會擁有超乎需要的土地,有些富生產力的田地會閒置,抑制了其他地主透過限制生產而以人為方式抬高食物價格的能力。

經濟裡的稀少要素可以吞掉極大比例的收入,全球石油市場提供另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二○○○年代,石油的需求快速成長,加上石油的供給相對固定,使得油價大漲。價格飆升為某些政府帶來巨大的意外之財,例如坐擁最富生產力油田的沙烏地阿拉伯。石油的關鍵稀少性造成財富大移轉,從需要為愛車加油的勞工轉移到石油生產者手中

但全球化與科技的進步很快就發揮作用。全球各地的新油田開始生產。新技術如壓裂法,在美國一類地方大幅增加可重複開採的石油供給。隨著石油開採的生產力提高,油價下跌—石油生產者的盈餘減少了,也比較無法透過操縱價格來施展經濟力。

生產力、稀少性和獲取收入的能力三者之間的重要關聯,不只適用於土地和自然資源,也適用於勞工。

試想像一種情況:多數勞工的生產力都非常高,甚至高到只由一個人負責全社會的勞動,便足以滿足社會上每個人需要的一切。讀者可能以為,這一位勞工會占據經濟最強大的地位,畢竟他提供一切給每個人。但事實上這位勞工幾乎沒有經濟力。如果他以任何方式縮減生產,嘗試從社會其他人身上索取經濟租,那麼第二位最有生產力的勞工可立即介入,奪取整個市場。

再與另一種世界對比:社會上每一個成員都必須努力不懈地工作來滿足社會的需求。假設正在戰爭,工廠必須運用所有的勞工不停歇地運轉,以提供物資給軍隊。當每個人都在工作,甚至包括所有的婦幼,便沒有多餘的人力可以給土地或機器的所有者。如果一位勞工不幹了,工廠老闆必須提高工資直到那位勞工同意回來。因此,經濟力掌握在勞工手中。

這帶給今日的勞工很清楚的啟示。在勞工過多的世界,勞工的經濟力低得可憐。因此勞工會接受愈來愈縮小的收入比例,在重要的經濟決策進行時也愈來愈沒有聲音。

作者介紹│萊恩.艾文 Ryan Avent

《經濟學人》資深編輯及專欄作家,也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新共和國》、《大西洋》和《衛報》等刊物的撰稿人。他曾出版《封閉之城》(The Gated City)分析美國城市遷移情況,亦曾擔任勞工統計局的經濟顧問和產業分析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二十一世紀工作論:勞工被人工智慧取代,我們的工作、生活與社會將往哪裡去?會變得更糟或是更好?》(原標題:稀少性在經濟史與經濟思想裡的意義)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