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關心家人,卻把對方的悲傷歸咎為「得了憂鬱症」精神科醫師:別再把陪伴外包給醫生

2020-10-06 10:02

? 人氣

如果說杜里爸的痛苦不是產後憂鬱症,那該用什麼疾病來稱呼?我認為這個問題本身就錯了:杜里爸的憂鬱不是疾病,那不過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片段而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憂鬱和無力感即是生命本身,而非疾病

人心和情緒猶如自然現象,有時寒冷,有時炎熱;有時晴時多雲,有時刮起強風;有時無預警發生地震,有時忽然掀起海嘯,在風平浪靜後,天邊又掛起一彎彩虹,彷彿一切都不曾發生。要說這個世界上最善變的,莫過於天氣了。上一秒還是豔陽天,下一秒也許高氣壓遇上低氣壓,天空立刻降下暴雨。

這種改變與變化,都是地球和大氣的自然運行所造成。颱風或海嘯雖然可能將人類的生活破壞殆盡,不過這並不是地球生病了。就像身體感到寒冷會發抖、感到炎熱會流汗,既不是錯誤的反應,也不是身體生了病。汗水或冷顫也許會帶來不便,不過不必服藥治療, 這只是身體為了維持適當的溫度,經過判斷後做出的反應而已。

情緒也是如此。悲傷、無力和孤單等情緒,也類似於天氣。人類變化多端的情緒並非疾病的症狀,而是個體展現自我生命或內在的自然反應。憂鬱感則是人類站在看似無法跨越的高牆前,所感受到的情緒反應。人類的生命面臨了死亡的高牆,以及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的時間限制的高牆。更正確來說,人類的生命即是高牆。從這點來看,所有人類本質上都是憂鬱的個體。

因此憂鬱不是疾病,而是生命普遍的原色。又或者說憂鬱本身不是病,憂鬱即是生命本身。儘管如此,有時我們仍無法擺脫憂鬱的枷鎖,覺得怎麼也看不見盡頭,似乎將困在憂鬱的監牢終老一生,舉目四望無際,茫然無助;也有許多時候我們無力獨自面對一切,這都代表我們得接受幫助。這時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最貼近日常也最能幫上忙的幫助。

一位拼命做到大企業CEO的男子,在退休後身體開始衰退,變得易怒。當事人也很清楚自己有被害妄想,對微不足道的小事變得非常敏感。他開始運動,也報名中文補習班, 試著擺脫這種無力感。即使隔天沒有其他行程,他也習慣睡前將鬧鐘設定在五點,一如他退休前的生活。他說擔心自己鬆懈下來,才會那麼做,然而他的妻子在一旁使眼色說道:「他退休後得了憂鬱症。」

他的無力感是來自退休後的憂鬱症嗎?是必須解決、克服的難題嗎?不是的。那不是必須克服的對象,他的無力感不是因為無法適應退休後的人生,從而產生的病態情緒,而是要學著在生命中與之和平共處的重要情緒。

退休後如果沒有那種情緒,反倒是不正常的。如果有人在退休後,依然像過去一樣充滿幹勁和活力,我會非常擔心這個人。就像為香腸添加過量的防腐劑,使香腸不至於腐敗一樣,若有誰刻意阻擋「退休」這個生命自然發展的過程,最終將自食惡果。換言之,若有誰不斷推遲生命終究得面對與接受的重要課題,這個人將付出連同利息在內的殘酷代價。退休後的憂鬱與無力感,是人們不可或缺的情緒反應,甚至在某方面來說是正面的信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