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請練習「閉嘴」!當孩子難過哭泣時,叫他「不要哭」,長大容易沒自信

2017-08-01 07:20

? 人氣

否定的言語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了解我」,或是無法接受自己的情緒。(圖/markzfilter@pixabay)
否定的言語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了解我」,或是無法接受自己的情緒。(圖/markzfilter@pixabay)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常常被否定自己的情緒,長大後也可能會產生許多問題,譬如:他們可能會常常懷疑自己、沒有自信,畢竟,每次的感受都被否定時,孩子要如何相信自己的感覺是正確的呢?這些孩子長大後,就像我在諮商室中接觸到的許多個案,有些人無法辨認情緒、有些人一直認為自己不夠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心理學家潔妮絲‧韋伯博士(Jonice Webb)用「情緒疏忽」來形容常常否定孩子情緒的父母。她認為:「在情緒疏忽下長大的孩子,常常會覺得『我的情緒不重要』,也因為孩子的情緒經常被否定,他們無法理解、信任自己的情緒;長大後,孩子可能會覺得內心空虛、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和他人連結,或是覺得自己有問題,但又說不上來到底哪裡有問題。」

的確,一些孩子害怕或難過的事情,像是吃到一半的糖果掉到地上等等,在大人眼中看起來只是「小事一件」,但是,對孩子來說卻很重要。

孩子感受到的每一種情緒都是真實的,請讓孩子擁有這些感覺,不要否定他的任何一種感受。

同理+傾聽,父母可以這樣做

負面情緒有時候需要抒發。(圖/翻攝自youtube)
負面情緒有時候需要抒發。(圖/翻攝自youtube

電影《腦筋急轉彎》將情緒擬人化,裡面有個橋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小女孩萊利在小時候有個幻想朋友小彬彬,他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幻想兩個人一起騎著火箭車。萊利長大後,大腦清潔人員準備把火箭車倒入垃圾場,讓這個記憶被遺忘。小彬彬看到這一幕,非常難過。

看到傷心的小彬彬,負責開心情緒的樂樂不斷想逗他開心。於是,樂樂在小彬彬面前扮鬼臉搞笑,對他吆喝著:「沒關係,我們可以解決問題的!走吧,我們繼續找回去的路吧!」但是,樂樂的熱情沒辦法讓小彬彬開心起來。

這時候,憂憂走過來,靜靜的坐在小彬彬身旁,聆聽小彬彬述說和萊莉玩火箭車的愉快回憶。憂憂一邊聽,一邊回應:「哇,萊莉和你一定玩得很開心!」「你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一定很難過吧。」最後,小彬彬抱著憂憂大哭,哭完後擦擦眼淚說:「我沒事了,繼續走吧。」

很多時候,父母都想當「樂樂」,在孩子難過的時候想辦法逗孩子開心、告訴孩子:「好了,不要再難過了。」「只是一顆糖果而已嘛,有什麼好難過的,再買就好了啊!」甚至想盡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像是:「走!我帶你去吃冰淇淋!」但是,這些行為傳遞給孩子的訊息就是:「我不想接納你難過的情緒,你最好趕快開心起來。」

電影中的憂憂則是示範了「同理心」:靜靜坐在傷心難過的小彬彬身邊、認真傾聽、陪伴、一起感受憂傷的情緒。

「同理心」是「與人一同感受」。身為父母,你或許無法理解「為什麼孩子會因為一顆糖果掉在地上就這麼難過」,但是,就算你無法理解,還是可以接納孩子的情緒、陪孩子一起感受傷心難過,因為,孩子的悲傷情緒確實存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