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青少年管教》孩子辱罵大人、用三字經嗆你,該怎麼辦?

2020-08-20 12:25

? 人氣

然而,每一個孩子所呈現的問題與成因都不大一樣。如何運用不同的排列組合,去因應每個孩子的狀況,反映了大人對這個孩子的掌握以及瞭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人說出的話、選擇怎麼做,其實也是在傳遞一個訊息:「讓這孩子瞭解,有些事情不是自己想要怎麼樣,就可以怎麼樣。」

不過,我們也需要注意到: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眼前這件事情,孩子是否應該做、必須做?

而談到「應該」、「必須」,我們必須非常謹慎地思考:到底是「誰」在捍衛所謂的尊嚴?

是孩子?

還是大人?

細膩地給孩子回應

想到本篇故事例子裡的那個國中生,我忍不住思考:先前和他談論接受心理師晤談的事情時,如果自己在處理上能夠更細膩地留意,是否有可能讓孩子說說他接受晤談的一些想法和意願。

並不是他不想來,那麼我們就算了,而是可以試著說服他,以合理的方式讓他接受。否則,被強迫見心理師,看似孩子接受了晤談,其實關係的建立毫無進展,只是白白耗費時間。

這個國中生是否會按照約定,在下一次準時前來,接受晤談呢?我相信他會來,我有這樣的把握(我當時的評估是,他罵歸罵,該上的課還是會上)。

但我也明白,在這個過程中,我得非常謹慎,不要讓孩子有一種和我見面,好像會讓他自尊心受損的感受。

他只是個孩子

面臨著孩子口無遮攔的言語挑釁時,我常在腦海中這麼告訴自己,「他只是個孩子。」以做為一種自我告知,「對於他講的話,不需要太在意。」

「他只是個孩子」──試著在自己的心理上,畫出一道很明顯的界限。告訴自己,這些語句、字眼,都只是這孩子想要影響我們的一種手段,你會比較容易釋懷。

有些孩子也許不見得真正瞭解這些字眼的意思(的確,有的孩子是有樣學樣、裝模作樣、虛張聲勢),但他明確知道大人們普遍都不喜歡,也無法接受他這樣的反應。

他只是個孩子,所以他需要被引導,學習如何適當地與他人互動。

不要忘了,在我們眼前的是「未成年孩子」。雖然他們說出來的話非常刺耳、傷人,令人心情不悅,但我還是想強調一件事情:眼前的孩子尚未成熟。

他只是個孩子。我們大人是否要和孩子計較?

為自己設下一道「心理界限」

學學孩子的「耳邊風」技巧

或許,我們可以學學孩子的「耳邊風」技巧(不讓這些話干擾自己的思緒)。當我們將孩子的負面言語暫時擱置在耳外,也正是在為自己畫出一道「心理界限」,讓自己的情緒維持在一種安全的狀態,不受這些非理性的謾罵、羞辱的言語撩撥,而產生負面情緒。

孩子特別衝著你,挑了一些字眼和語句,就讓我們試著先忽略掉這些字眼、語句,先讓自己不為所動。這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爸媽與老師的心理強度、抗壓性,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被撼動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寶瓶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