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不得孩子吃苦,將來等著被啃老!他採訪20位專家揭成功「理財教育」的關鍵秘訣

2020-07-18 09:30

? 人氣

不僅大環境有新的衝擊,小環境也是危機四伏。財經專家夏韻芬觀察,現在的孩子從小吃好穿好,有些會缺乏打拚的動力、長大無法自立。大人捨不得孩子吃苦,則讓情況更嚴重,她指出:「以前都是孩子不願出社會、待在家,算是『被動啃老』,現在開始有大人不捨孩子面臨出社會的考驗、要孩子待在家,變成『主動啃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理財教育在如今顯得前所未有的重要」,這是採訪20多位專家後獲得的一致答案。原因顯而易見:孩子未來要面臨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

理財素養=懂知識+能應用+會決策

若想讓孩子好好的面對未來,願意自立負責、懂得安度變局,現在起,得在孩子的「裝備清單」中,加入「理財素養」。新北市安和國小教師溫世展說明,所謂理財素養,就是讓孩子擁有理財相關的知識,並有應用這些知識的技能、動機與信心,生活中有需要時就能派上用場,做出好的決策。

儘管PISA報告指出,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義大利等國,都已將金融理財素養納入學校教育,但台灣目前僅有特定學校或教師做理財教育,算是「點狀實施」,並未普及。也就是說,家庭教育端積極補位有其必要。

03-1(圖/未來Family提供)
(圖/未來Family提供)

掌握8個基本態度,理財素養在家教

如何在家庭端教理財素養?本期《未來Family》從金錢價值觀、零用錢、消費習慣、家庭財務、校園生活、賺錢、理財等7大面向,羅列出30個常見的生活情境,採訪相關專家,彙整出教養解方。在實際進入教養情境前,專家提醒,不妨先掌握以下8個基本態度:

1. 愈小開始愈好:李佳蓉強調,理財教育,不嫌年紀小,只要孩子開始意識到「錢的存在」時,就能做了。威斯康辛大學的研究也證實,3歲大的孩子就能掌握「價值與交換」等經濟學概念。

知名財經主播夫妻檔廖廷娟與張心宇,在兒子讀幼兒園時開始給零用錢,還請孩子練習支配,將零用錢分為「短期消費」跟「長期儲蓄」,也會向孩子解釋股票的意義。「學校教各種科目,就是沒教理財,所以我們特別留意這部分,」廖廷娟直言。

2. 觀念務必正確: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政治大學財管系教授周行一指出,有三個觀念務必給孩子。第一點是「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必須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有錢能用,那是因為努力工作得來。

第二點則是,人為了要應付未來的需要,要懂得做些儲蓄,而不是賺了多少錢全部花掉。第三,讓孩子明白,並不是想買什麼都應該去買,「因為我們錢就只有那麼多,所以要有優先順序。」周行一強調,孩子若從小就觀念正確,長大後也不太會出大問題。

3.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不變的準則之一,理財教育領域同樣適用。太子建設財務長林俊良以自己兩個孩子為例,14歲的老大,從小不會主動要玩具,8歲的老二則完全相反,從小看到什麼都想要,「我就得教老大『當花則花』、有時還得『勸買』;老二則教她『買東西前要先分析,再做決定』,平常也要多練習『選擇』。」林俊良強調,不同個性的孩子,父母得有不同的教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