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長點腦子!」為何有些老闆總愛把下屬當狗罵?看遍無數案例、心理權威揭背後真相

2020-07-03 18:11

? 人氣

既然我們瞭解到了投射的普遍性,現在再看一個更為熟悉的情況─被激化的內疚感或良心不安。吉姆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把答應妻子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那天晚上,當他剛把腳踏進屋內,斯蒂芬妮便開口問道:「我叫你取回來的乾洗衣服呢? 」吉姆不好意思地承認把這件事忘了,並向妻子道了歉。因為吉姆有「健忘」的無數前科,妻子不耐煩地歎了口氣後說道:「算了算了,明天還是我去跑一趟吧,早就知道你靠不住了! 」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吉姆的內心一下子反感起來,怒火中燒:「我不知道你有什麼好小題大作的,就是忘了而已,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你能不能不要老是批評人! 」

你和家人、配偶或朋友有過類似的對話嗎? 我當然有過。

起初,吉姆承認了過錯,並道了歉。多數人在這種情況下都會承認自己的過錯並心懷內疚,但唯有當道歉立即被對方無條件地接受了,他們才會有一種完全的清白感。任何一點糾纏不休的批評或嚴厲之詞,都會激化內疚感,從而成為無法承受之重。在上面的例子中,很多人都會轉而選擇拒絕承擔一切責任,並力圖透過投射到外界的方式,逃脫心中的內疚感(良心不安)。

在這個例子裡,吉姆的內疚感隨著斯蒂芬妮的批評之詞煙消雲散,隨後選擇把問題拋回去,讓妻子做壞人。他不再為自己的粗心感到內疚,他要讓妻子為她的苛刻感到不舒服。在某種程度上,吉姆也知道自己在這件事裡的責任所在,但因為忍受不了內疚感,投射便是他告訴自己的「謊言」:我不是壞人,你才是。

▎愛情關係中的投射

另一個常見投射現象的地方,是在愛情關係中。我們都見識過墜入愛河的人,同時會感到好奇:「她看上他哪一點了? 」「他眼瞎了嗎?」經常在愛情中渴求迷戀感的人,會回避戀人身上那些可能抑制這種感覺的人格特質,這是對完美愛情的妄想。當我們分裂了對戀人不足之處的覺知,經常轉而對朋友或家人萬般挑剔(投射的結果),所以身邊的親友不免疑惑起來。

癡心的人可能會選擇忽視這些意見,甚至反對,這樣一來,他就不必面對那些分裂的感受了。也許你我有過類似的經歷:出於關心,你覺得自己有義務讓朋友看清他女朋友身上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結果卻導致你們反目成仇。如果有人正在對自己撒謊,根本不想面對事實,你試圖協助釐清真相的舉動,只會令他感到極度不安,甚至充滿敵意,而你則會成為他的敵人。

吵架.憤怒(圖/大川竜弥|たけべともこ@pakutaso)https://www.pakutaso.com/20160426099post-7537.html
情侶爭吵口出惡言,其實都是我們的心理防衛。(圖/大川竜弥|たけべともこ@pakutaso)

▎性格方面的投射

以上的例子,是將忍受不了的感受或反感的真相投射於他人身上。但是,投射還有更為普遍和穩定的存在方式,因而影響到整個人的性格。

這裡有個很典型的案例。或許你認識某位異常沉著、理性,幾乎可以用超然來形容的人,他的身分可能是工程師、律師、會計或者某領域的科學家,善於分析,同時對情緒有極強的控制力。我認識很多這樣的人,他們之後通常會選擇一位極其情緒化,同時依賴性強的伴侶。在我看來,這種精神分析和前面的案例並無二致:伴侶中的一方正在極力回避自身大部分的感情起伏,將其投射到了另一方身上,後者為其承擔起來。

我不依賴人,你才依賴人;我沒有感到痛苦和驚慌,是你感到這樣。

這當然是不具意識的結果,或者說是潛意識的呈現。投射的過程在內心太過根深柢固,但終究還是透過「選擇一位替他承受情緒的伴侶」的方式顯現了出來。

18雖然大多數人習慣用「project onto」來描述投射行為,但精神分析學理論家更喜歡用「project into」的說法,因為後者捕捉到了潛意識的信念:將投射的想法或情緒強加於另一個人。

作者介紹│約瑟夫・布爾戈(Joseph Burgo)

美國精神分析師、臨床心理學家。從事心理治療三十多年,曾任國際精神分析協會組成協會董事及講師,是熱門部落格After Psychotherapy的作者。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今日美國(USA TODAY)、《魅力》雜誌(Glamour)、《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業評論家、美國備受信賴的雜誌《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定期撰稿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全美最受歡迎心理學家的14堂自我療癒課》(原標題:別到處說你的苦,沒人願聽你的負能量:投射)
責任編輯/焦家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