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王者皆白人?《出埃及記》惹爭議

2014-12-11 17:44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不僅是好萊塢電影的慣法,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以降,歐洲對聖經故事的描繪,也都是以白人為主的形象。或許只有1956年西席地密爾(Cecile B. DeMille)的《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不在此列;當時好萊塢尚未發展到今日的規模。而2014年春天的《挪亞方舟》(Noah),則暗示了人類源自於諾亞的白人家庭。

 

古埃及人種族存爭議性

 

另一個問題是片中對埃及人的描繪。據發行此片的二十世紀福斯(20th Century Fox)老闆梅鐸(Rupert Murdoch)在推特上回應批評,他「所知道的埃及人都是白人」,而且「把黑人當奴隸」。

 

 

過去200多年來,古埃及人的種族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論題,且與論述的時代背景有密切的關係。在美國19世紀內戰前廢奴運動時期,支持奴隸制的聲音主張黑人先天的生理與智性較差,適合作為奴隸。而埃及這樣一個在建築、機械、農業與文學皆有偉大遺產的國家,卻由非白人統治的事實,與貶抑黑人的論點並不相容。

 

這種觀點在19世紀中期的「美國學派」(American School)人種學中達到一個高峰。學派創始人摩頓(Samuel George Morton)認為各種族的智力可由頭骨容量大小決定,腦部越大者越聰明。他也主張各種族各有起源,其中高加索白種人(Caucasians)位於最高等,黑人則最低。摩頓也從自己收集的古埃及頭骨中結論認為,古埃及人不是非洲人,而是高加索人。

 

 

20世紀下半葉以來,人類學學者大致同意古埃及人是尼羅河流域的原住民,基因隸屬東北部非洲區。在有歷史記載以前,埃及位於政治與經濟來往的十字路口,這個交融的情況也呈現在基因特色中。

 

同時,至少一個重要的弱勢觀點強調埃及與撒哈拉以南的種族聯繫,被稱為「埃及黑人假說」。這派看法基於文獻學與建築、藝術等資料,主張古埃及的主要人口為黑人。

 

雖然,在現代觀念中,純種族的討論其實沒有太大的實質意義。現代人類學中,種族並非根本上的人類分類,而與基因、解剖學資料、經濟、政治與社會背景等元素共構一種「生物文化範疇」(biocultural category)。在古歷史中,膚色也並非一個人在社會階級分類的關鍵特徵。

 

《出埃及記:天地王者》劇照(美聯社)


然而,巴登教授與摩斯教授指出,構築一個由白人統治的埃及意象依然有其威力。將聖經人物描繪為白人所帶來的問題,並不只是它不符合歷史,也是因為這會再度強化白人與恩寵及英雄主義之間的連結,而這在近代的基督文化中已過於豐富。考量到隱藏於這個概念背後的痛苦、暴力的歷史,是《出埃及記:天地王者》仍須受到媒體關注及論述的原因之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