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不被相信的年輕一代

2014-12-09 05:24

? 人氣

當我們不相信年輕人真心追求公平正義的同時,或許應該反省我們是否成了不肯放手的既得利益者。(騰訊大家網)

當我們不相信年輕人真心追求公平正義的同時,或許應該反省我們是否成了不肯放手的既得利益者。(騰訊大家網)

前不久和一群大學生聊天,其中一個很認真地問我:有沒有覺得,年輕人太容易被煽動和利用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當然很清楚,他為何會有這樣的疑問,這是因為,每當談到一些歷史事件,會聽到很多這樣的結論:年輕人會被有政治野心,或者不懷好意的人利用。當然,每次聽到這樣的結論,我總覺得說服力不夠,因為同樣是歷史事件,年輕人又常常被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既然這些年輕人,被視為善於思考,作了正確的選擇,甚至是榜樣,那到底是用一個人的年齡,還是一個人的思維能力來作為標準呢?如果是年齡,豈不是自我矛盾?如果認同因人而異,那不就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不過我更好奇,通常這種論調,往往是出於我這樣的成年人,至少是自視比年輕人成熟之人的口中,現在卻是一個年輕人如此看待自己的同齡人。我給他的建議:「其實不需要去想別人,不如問問你自己,你覺得自己容易被煽動和利用嗎?」

作為一個曾經年輕過的人,回首當年,以前作出的選擇,確實有些有點悔不當初。但是即便後來年長了,即便是現在,選擇同樣會出錯。其實到底是年齡,還是因為當時的處境?內在的,外在的?

我總是不斷提醒自己,輕易的否定或者判斷一個群體,很不負責的,至少有點自我為中心。

很多時候,成年人批評年輕人,往往是因為按照自己的價值判斷。

這個社會的是由成年人主導的,而如果成年人用自己的價值去判斷別人,包括年輕人,很多和自己不同的,甚至是沒有聽說過的觀念和價值觀,就會成為遭到牴觸。當然,在一個多元的社會,對於別人,包括年輕人的批評會少很多,這是因為,人們有不同的選擇和標準,因此也給與了年輕人更多的空間。當然,多元的社會,還有一點常識,那就是成年人可以同時也需要從年輕人那裡學習。

對於經歷了物質貧乏的一代人來說,對於金錢的渴望無可厚非,畢竟金錢可以改善自己,還有下一代的生活,為了金錢,可以付出一些其他作為成本。但是對於出生於物質不是那樣貧乏的年輕一代人來說,對有些人,金錢已經成為不再是最重要,甚至是很不重要的東西,他們更在乎公平,他們關心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相信生活中,有比金錢和經濟利益更加重要的東西,比如自由意志、個人自由。

過來人可以批評年輕人站著說話不腰疼,忘記了正是父母一輩辛苦創造的財富,才讓他們可以如此看輕金錢。但是,能夠為下一輩創造一個社會,在其中他們可以有更多選擇和更多生活方式,不正是身為父母,或者我們這些成年人的目標和驕傲嗎?

在網絡上有一段視頻,這是美國埃莫里大學的科學家們做的一個「公平實驗」。他們把兩隻猴子關在透明的籠子裡面,他們讓猴子做相同的動作,然後,先是都給黃瓜作為獎勵,然後一隻猴子獎勵黃瓜,另外一隻則給予葡萄。一開始,吃黃瓜的猴子還算勉強接受現實,但是當這樣的動作持續之後,吃黃瓜的猴子開始煩躁,並且把黃瓜扔出來,以示抗議。

科學家透過這樣的實驗告訴大家,對於公平的渴望,不僅僅是人,連一些動物也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動物會反抗,人類當然也會,也因為這樣,擁有權勢的一小部分人,透過各種手段,來壓制大部分人的這種天性,讓大部分人自願或者被迫的接受不公平的現實。

上個月在洛杉磯,買了一本英國演員同時也是作家的Russell Brand的書《Revolution》,因為很想瞭解,為何在西方,有那麼多的年輕人覺得社會公平是如此重要,認為現有的制度出現了問題。

摘抄一段:

「When I was poor and I complained about inequalitypeople said I was bitter, now I'm rich and I complain about inequality they sayI'm a hypocrite. I'm beginning to think they just don't want inequality on theagenda because it is a real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addressed.」

當我很窮的時候,我抱怨社會不公,他們說我是憤青;現在我有錢了,當我抱怨社會不公的時候,他們說我虛偽。於是我開始覺得,其實他們根本不想把社會公正這個問題提上議事日程,因為這恰恰是一個需要被談論的問題。

我是在比華利山豪華商場中的書店看到這本書,它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而這個商場,正是消費主義的集中展現——耀眼的聖誕燈飾,帶著點魔幻色彩的音樂噴泉,沉浸在購物喜悅中的男女,包括我。所以,當我一手提著一堆血拼的戰利品,一手拿著這本書去收銀台的時候,忽然覺得,自己好像也有點虛偽。

一些成年人總是不相信,年輕人真心關心社會公正這個問題,並且願意為之付出,為之吶喊,其實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想改變現狀,因為他們已經吃到了葡萄。

(羅素·布蘭德:為什麼我主編一本雜誌,但我從不投票。)

 

*作者為鳳凰衛視著名記者、主持人。(原文刊載騰訊大家網,責任編輯:代金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