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瘟疫橫行的中古歐洲,醫生該如何自保?名醫發明了這套看起來超詭異的「鳥人裝」

2020-02-12 17:06

? 人氣

鳥人裝的長袍由多層布料製成,嚴嚴實實地罩住全身。(圖/取自維基百科)

鳥人裝的長袍由多層布料製成,嚴嚴實實地罩住全身。(圖/取自維基百科)

生在21世紀的我們已經很習慣人們出入醫療場所時戴上口罩、醫護人員身穿隔離衣來阻隔感染物質侵害的畫面,但在醫療科技如此發達之前,醫護人員是怎麼工作呢?他們又是如何跟可怕的疾病與細菌博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中世紀瘟疫盛行的歐洲,醫生們自有辦法,他們不僅把一套外型奇特的「鳥人裝」當作隔離衣,也自有各式各樣的奇方妙術對抗傳染病,種種措施都讓今日的我們大開眼界!

中世紀的鳥嘴醫生。圖/維基百科
中世紀的鳥嘴醫生。圖/維基百科

用超詭異「鳥人裝」防疫,真的有用嗎?

一身黑色長袍,頭戴寬沿帽,加上臉上的鳥嘴面具,看上去模樣簡直像死神般古怪嚇人!但這可是中世紀瘟疫醫生的標準配備。1619年,法國名醫查爾斯‧梅洛發明了這套「鳥人裝」,之後流傳到整個歐洲,成為中世紀感染病盛行時,瘟疫醫生們的常見打扮。

從五世紀開始,歐洲大陸就不斷受到傳染病的侵擾,鼠疫、天花等連我們都耳熟能詳的疾病,令當時的人們聞風色變、卻無力阻止。十四世紀時,歐洲大肆流行的黑死病傳染力之強,造成歐洲30%到60%人口死亡。由於瘟疫的感染力極強,人們發現遠離病人是避免生病唯一的方法。但對於必須與病人近距離接觸的醫生而言,為了杜絕感染,發明一套可以防止與病人接觸的特殊服裝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外型古怪,但這身鳥人裝在當時就如同防疫的隔離衣,是醫生們用來避免感染的重要裝備。

鳥人裝的長袍由多層布料製成,嚴嚴實實地罩住全身。這些布料經過塗蠟的處理,可以防止口沫或血液的噴濺,也防止肌膚與空氣接觸。醫生頭上戴的寬沿帽象徵著醫師的地位,也避免空氣接觸到頭部。而最令人好奇的鳥嘴面具其實有著類似防毒面罩的功能,當時的人還不知道黑死病的傳染途徑是經由飛沫傳染或接觸到空氣中的鼠疫桿菌,他們認為會得到疾病是因為吸入了不好的空氣。因此,為了防止吸入瘴氣,醫生會在鳥嘴的喙部填入龍延香、丁香、蜂蜜花、樟腦及玫瑰花瓣等香草或香水。這些香料對疾病的保護能力有限,但配戴面罩的確減少了飛沫傳染的機率,芳香物也能阻擋來自屍體的異味。

除此之外,當時相信能測毒的白銀有消毒的效用,有些鳥嘴面具的外側前端也會裝上一片白銀,而眼睛的部分則以透明玻璃來與外界相隔。穿戴之外,瘟疫醫生通常手持著一隻手杖,他們用手杖翻開病人的衣物看診、與病患保持距離,同時手杖也拿來笞打病患,好讓病人從「瘟疫的天譴」中告解、得到救贖。

黑死病肆虐、死亡率居高不下,瘟疫醫生成為人們的希望

對於人人束手無策的黑死病,當時最常見的療法是替病人「放血」。黑死病會讓人出現淋巴結腫大的現象,醫生會把螞蝗或青蛙放在病人淋巴腺腫上,當時相信這樣能讓病人達到體液平衡而恢復健康。即使有了鳥人裝與瘟疫醫生,黑死病依然肆虐、死亡率也居高不下,整個歐洲籠罩在一片死亡的氛圍中,許多醫生也在傳染病中喪命,更有不少倖存的醫生因為害怕疫情而逃離城市。

醫療人員的短缺使得瘟疫醫生的行情水漲船高,甚至到了讓醫生漫天開價的地步。巴賽隆納政府就曾經聘請過兩位瘟疫醫生,這兩位醫生卻在途中被綁匪綁架,巴賽隆納政府只好乖乖支付贖金贖回瘟疫醫生。瘟疫醫生通常不是醫術特別好的醫生,但為了解疾病,他們享有可以解剖瘟疫死者屍體的特權。

諾斯特拉達姆士是當時著名的瘟疫醫生。圖/維基百科
諾斯特拉達姆士是當時著名的瘟疫醫生。圖/維基百科

黑暗的時代,依舊有令人敬佩的名醫

醫療知識的缺乏加上大部分瘟疫醫生的醫術不高,醫生難以提供有效的治療,卻擔任起了病患陪伴或疫情紀錄等工作。死亡率極高的黑死病讓醫生成為死亡現場的見證者,也是陪著病人面對死亡的角色,而醫生行醫的過程中也幫助統計疫情的狀況、死亡人數及病人的症狀紀錄等。然而,瘟疫醫生的歷史中仍出現了許多傑出、值得尊敬的人物。

法國著名的預言家諾斯特拉達姆士就曾在瘟疫流行期間四處行醫,他也針對黑死病提出了醫學建議:清除患者遺體、保持空氣流通、飲用乾淨水源,並且也建議不要替病患放血等有效的保健方式。另外,來自愛爾蘭的醫生尼爾·奧格拉金無畏傳染病的威脅,遠赴西班牙、法國各地行醫,他們都是瘟疫醫生中令人敬佩的例子。

中世紀的醫療技術在我們現在聽來也許荒謬又可怕,但對那個黑暗的時代而言,這些願意戴上面具,懸壺濟世的瘟疫醫生們是病患的唯一希望,往往也是陪著病人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時間的精神依靠。而當初為了保護醫生而發明的鳥嘴面具後來也出現在舞台劇、嘉年華或影視遊戲中,它所象徵的含義也帶有當時瘟疫醫生死亡、孤獨的形象。鳥嘴面具獨特的外型被流傳至今,而它強烈的時代印象則讓人無法忘記中古歐洲所經歷的黑暗時代。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