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一周慘被資遣…「職場魯蛇」如何在四年內翻身軟體工程師?他:給一年後自己寫份履歷吧

2020-02-17 09:30

? 人氣

上班一周就被資遣後,他潛心學習,花了四年時間成功轉職軟體工程師。示意圖。(圖/Unsplash)

上班一周就被資遣後,他潛心學習,花了四年時間成功轉職軟體工程師。示意圖。(圖/Unsplash)

你是誰、你能做什麼,從來就不是由外人、學歷以及來定義你,而是你自己。

「你就做到今天結束,明天早上把電腦拿回公司,簽離職同意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在上班一週後被資遣;四年前,當下看到這則訊息的時候,腦子是一片空白。而四年內,從被炒魷魚到颯爽拒絕年薪 1.1M offer 的軟體工程師,

我非常感謝當初那位主管,讓我勇敢做了這樣的人生選擇—從文組業務轉職到軟體工程師。

畢業時候的你,對於工作有什麼想像?

還記得畢業時候的你,面對工作的心情嗎?快畢業時候的我,對於職涯非常焦慮,由於唸的是經濟系,身邊的人不是在準備公職就是銀行,而恰巧我又是反骨叛逆「不想去銀行與公職」的人;那,我該找什麼樣的工作呢?

大學生甚至剛出社會的人,其實對於「工作」的認識是非常淺薄的,第一刀從理工、文組開始切,文組再切成業務與非業務,非業務的工作大概剩:人資、行銷、客服…,還有什麼?由於對未來實在是太迷惘了,因此我選擇當個成熟的大人—我全都要。

大四上實習了兩份數位行銷、下四下做了傳統行銷,延畢時分別在兩個不同產業做了業務性質的實習。每份實習都有不錯的收穫,而最大的收穫,就是對於「薪資天花板」的認識。

能力決定排名,而產業決定天花板

很多人在思考「薪水」的時候思考的只想到「能力」,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面向的思考,並不夠全面。那怎麼思考才全面呢?「能力決定排名、而產業決定薪資級距」,你實際的收入,是「排名 x 產業薪資級距」。我們舉個例子:假設大部分的廣告業新鮮人,月薪在兩萬八到三萬五之間,能力,可以決定你在這整個產業區間中,領高還是領低,廣告業新鮮人中,能力差一點的可能就兩萬八,而能力好的可能靠近三萬五;但是能力,在 99% 的情況下無法幫你突破產業的薪資天花板。

而軟體工程師的薪資級距,大部分新鮮人月薪可能就在三萬八到六萬之間,也就是,排名後段的新鮮人,可能已經超越另一個產業的天花板;更不用說前段班的新鮮人,已經領另一個產業五年的天花板。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就有人生在羅馬;職涯薪水這遊戲,就是這麼血淋淋。如果想跳脫這困境,且學經歷上天生就弱勢,例如私立大學文組畢業,學歷不出眾、又沒有一技之長,該怎麼辦?

選擇的自由

你是誰、你能做什麼,從來就不是由外人、學歷以及來定義你,而是你自己。

我嘗試轉產業到科技製造業過,但因為應酬文化選擇離開;我嘗試轉產業到 IC design 過,但因為門檻太高而失敗;我也曾嘗試以行銷、業務的角色轉到軟體產業,但因為經歷不夠而失敗。在衡量市場供需、個人職涯需求、薪資、工作環境等等,我最後選擇了軟體工程師,至今也做了三年半;而選擇做軟體工程師的原因如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