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農曆年假,卻不想回家團圓?給討厭過年的你:對返鄉的焦慮,其實來自於遍體麟傷的父母

2020-01-21 15:32

? 人氣

孩子要形成一種安全的依戀模式,需要父母能敏感地感知孩子的需求,並及時調整。過於焦慮的父母,當孩子主動探索新環境的時候,他們會非常害怕,忍不住想要抓緊孩子,生怕遭遇危險;即使孩子取得成功、準備走向更遠的未來,他們的眼神中,除了欣喜之外,仍然會透露著強烈的不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孩子完全可以感受到這個部分,也更可能採取迴避的行為方式,不敢完全發揮自己的潛能。過於焦慮的父母,還可能會壓抑情感的表達。出於自身的經歷,以及歷史文化因素,父母本身可能不會表達自己的痛苦、憤怒、悲傷,對他們來說這是不被允許的。

這一點也會傳遞到下一代身上。因為缺少「情感表達」的老師,孩子不知道如何應對自己的情感,甚至還承擔了保護父母情感的職責——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可能有深深的內疚感,所以必須壓抑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憤怒,從而承擔來自父母的壓力。總之,集體創傷的第一代人,主要表現為PTSD的症狀,遭受失眠、憂鬱、焦慮等長期折磨,而第二代很可能會發展出不安全的依戀關係,在建立關係、解決衝突、獨立自主上出現困難。

我們可以做什麼?

就像前面說的,改變的前提是理解。我們可以用以下的幾個方式,讓自己更理解他們,理解他們的養育方式對你的影響。梳理清楚這些,和父母的相處模式和關係,都會發生質的改變。

  • 先學會接納自己的感受

壓抑並隔離自己的情感是創傷第一代及後代的常見問題,但那些情感是無法憑空消失的,更健康的方式是接納它們且盡可能地表達出來。

你可以用你覺得舒服的方式,比如寫日記、冥想、向信任的人傾訴、個體或團體心理諮詢等等,讓你的情緒自然地流淌。

  • 傾聽父母的焦慮並且共情

當你能夠接納自己的情感之後,你可以試著幫助父母接納他們的情感,而你需要做的是——傾聽。

當和他們交談時,別急著反駁或者迴避,聽一聽他們的想法是什麼,以及他們有什麼情緒,並且把你的感受告訴他們。這是非常有用的,因為他們原本可能將你投射為一個面對災難無能為力的孩子,現在你的穩定告訴他們,你已經長大了。

  • 與父母討論他們的故事,並找到意義

最有效的療癒方式就是表達。如果父母願意講當年的經歷,可以鼓勵他們多說一些,並試著從當中看到積極的意義。

大多數時候,你會認為和父母是很難交流的,感覺到深深的「代溝」。但如果你給他們表達的機會,你會看到父母在少年時背井離鄉的堅韌勇敢,青年時面對社會驟變的砥礪前行,中年時撫養後代的盡己所能。你或許開始敬畏,他們的生命歷程如此平凡而與眾不同,感恩他們為你和家人的付出,並從中看到更多生活和生命的意義。

寫了這麼多,很希望你在按響門鈴的時刻,將複雜的心境轉化成釋然。微笑著面對,父母可能的聒噪。不打斷地傾聽,他們過去的故事。你的穩定、平和,會比語言更加有力,那是你的獨立宣言,也是無聲的愛和包容。願你過一個,不拌嘴的春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簡單心理(原標題:為什麼回家的日子越近越焦慮?)

責任編輯/李頤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