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安妮的神戲

2016-09-15 06:30

? 人氣

(圖/取自神戲@facebook)
安妮和女兒。(圖/取自神戲@facebook)

演安妮故事的《神戲》導演是彭家如和賴麗君,作品內容涉及兩個重要議題:一是關於新住民,二是關於外台歌仔戲。從影片以及導演接受訪問時的談話可以看出,他們很喜歡歌仔戲,對新住民懷抱同情,處理安妮這個人物更是真情流露。安妮的人生際遇與特殊才藝,透過影片的傳達,應能改變世俗對新住民的刻板印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影片中有些鏡頭,如夫妻鬥嘴的趣味,導演抓得很好,芳遠提醒安妮「雖然是外籍,也應該做模範給人看!」聽到「外籍」這個名詞,安妮馬上糾正:「為何要分外籍、內藉呢?」芳遠說:「哪有內藉?」安妮再回應:「所以說同樣在唱歌仔戲,就別再分什麼內外籍了。」

也許受經費的限制,兩位導演把劇組工作一把抓,身兼企劃、編導、攝影、剪輯、燈光……,校長兼撞鐘,最後剪出一個小時的影片,在金穗獎得到優等獎,令人欽佩,他們為新住民作記錄的熱誠也讓人動容。美中不足的是,導演對外台班不甚瞭解,影片的時空背景、人物關係稍嫌模糊。

《神戲》導演用鏡頭講述外台歌仔戲,不走悲情路線,演員服飾整齊,看不到喧吵的場景,在後台的作息井然有序。演出時五彩燈光加流動布景,演員行頭都酷炫得像個cosplay。有時戲台上施放璀璨煙火,添增喜慶的感覺,少了外台班特有的悲涼。《神戲》影片中看不到廟方或民眾對安妮表演的看法,畫面很少帶到戲台前,看不到外台戲慘澹經營的現況,觀眾要非常細心才會看到戲劇演出的脈絡。

安妮說:「演戲沒有人看,還是要認真演出,因為是演給神看的」,話說得沒錯,卻也表露這個「演藝事業」的無奈。稍稍瞭解戲曲生態的人都知道,民間演戲原始的目的是娛神娛人,只演給神看而人不看,戲路將逐漸流失,因為廟方或請主酬「神」替代方案很多。事實很明顯,新麗美的希望就在安妮一人身上。

新麗美的資深演員顏月娥說,原本以為安妮絕對沒辦法唱「七字仔」,想不到她最先學會的就是「七字仔」,一、兩年就能做戲。可惜《神戲》裡安妮唱的歌仔戲多屬接近流行歌曲的新調(如愛姑調),未能看到她演唱「七字仔」、「雜唸」與「都馬調」這類最基本、最動聽歌仔調的豐采。

影片中倒是出現安妮一字一句學唱「陰調」的畫面:「茫茫渺渺啊,死鬼茫茫啊,向前走,才會恨命,為了要報仇才會沒命啊……」。顏老師唱腔悲涼,情境淒苦,安妮很快速抓住老師的精髓,把這首亡魂出場的曲調,唱得韻味十足,可惜也沒聽她正式演唱「陰調」。

或許導演拍攝《神戲》的重心在安妮身上,而非外台歌仔戲的變遷與現實景像。然而,演員∕劇種一體兩面,難以斷然分割,就算只能點到為止,還是可用同樣的篇幅,提供較重要的訊息,以及安妮傳承歌仔戲的意義。有關外台戲班的生態描繪,是突顯安妮獨特性的重要元素,她不單是會演歌仔戲的越南女孩,更重要的,她也是全台灣重要歌仔戲演員之一。

(圖/取自神戲@facebook)
愛上歌仔戲的越南女子安娓。(圖/取自神戲@facebook)

作為一部紀錄片,不知導演要傳達《神戲》什麼訊息:酬「神」的「戲」?還是越南女子演歌仔戲給台灣「神」明看的「戲」?影片中不斷地提到安妮從小熱愛越南歌仔戲,指涉的是演出生活化、音樂輕快,唱腔接近民歌的嘲劇?它跟演傳統戲文、較重程式化的㗰劇皆受中國影響。若僅是歌舞、唱唸、即興方式類似,就套上一個「越南歌仔戲」,反而容易讓人混淆。

《神戲》製作上雖然有些不足,但瑕不掩瑜,是一部值得推薦的紀錄片。它準備在院線上映的影片長度為113分鐘,而非原先的60分鐘版本,多出來的50多分鐘會是什麼內容?令我好奇!希望能看見更深刻外台歌仔戲班與越南小(花)旦的傳奇。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