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解的顯然》選摘:焦慮的身體模式,確保我們的安全

2016-08-17 07:00

? 人氣

一般說來,從內臟、肌肉和身體傳到中樞系統的每一種神經衝動模式通常都和情緒狀態有關。主動控制的肌肉收縮會對感覺與情緒產生力量感與控制感,事實確是如此。每一種情緒狀態都會對應一種個人化的肌肉收縮制約模式,沒有這種對應,情緒就無從存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許多人可以控制自己的生理反應,比如以自我控制的方式預防頭痛,還有許多其他類似的感覺,卻不敢讓人知道,免得被人嘲笑。有些人則把這種過程闡述成心靈控制身體的理論。不論是內向或外向的人,都是先透過控制隨意肌的收縮,而學習控制內臟的功能,他們會形成某種引發幸福感的獨特模式,有助於預防焦慮模式的反覆發生。

我們現在可以了解頸椎和腰椎弧形的過度後彎是如何成為習慣的。我們很少看到小孩的頭部失去平衡,除非解剖結構有異常,否則所有小孩的肌肉控制都較少有自主的障礙,頭會反射性的保持平衡。反覆出現的情緒波動會制約小孩,而採取可以帶來安全感、減輕焦慮的姿態。曲肌的收縮和伸肌的抑制會帶來這種被動式安全感,因此在所有身受情緒困擾的人身上可以觀察到自動而非刻意的抑制伸肌的情形,長久下來,就會變成習慣而不自知,然後整個人的形貌都會受到影響,長期受到部分抑制的伸肌會變得無力,髖關節會前彎,頭也向前方傾斜。

反射性直立的模式會受到干擾,神經系統發出互相衝突的指令。下半身對抗地心引力的機制會把身體帶入正常的強而有力狀態,以避免焦慮引發身體前彎的安全模式。意識的覺察有時偏向一方,有時偏向另一方。對抗地心引力的機制會持續不斷地運作,就像所有疲累的神經功能一樣,它們最初會過度活躍,於是對抗地心引力的伸肌會產生強直收縮,形成像弦一樣的質地。不過,過度強烈的意識控制會妨礙反射性的直立。所以催眠或其他放鬆意識控制的方式會立刻大幅改善直立的姿勢,除非是被關節的結構異常所限制。在此脈絡中,需要清楚區分覺察與意識或自願的不同,其相對面是遺忘或反射。

處於上述不幸境遇的人會生活在意向的理智層面,他們的身體功能全都受到自願的命令所干擾。意識的控制和意志力受到適當的引導時,往往可以有某種程度的改善,然而理智無法取代活力,比較適合由反射性與下意識神經活動來處理的工作,卻過度用意識控制的話,其結果就是生活的空虛感、疲憊感,以及渴望讓整個人振奮起來。意識的控制對整合各種功能,以符合客觀現實的當下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把讓我們得以成功的內在機制留給神經的自我調節能力。至少就目前對神經系統的知識而言,我們還無法做得更好,不如遵循這些具有最佳適應與成熟樣本的典範,它們不會濫用意識的控制,且具有更豐富的主觀真實。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心靈工坊出版《費解的顯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