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華麗登場.悄然落幕─紀念白明華和她的年代

2016-07-14 06:35

? 人氣

老牌演員白明華在睡夢中離世。(來源弎點壹肆影像製作團隊臉書粉絲專頁)

老牌演員白明華在睡夢中離世。(來源弎點壹肆影像製作團隊臉書粉絲專頁)

資深演員白明華於七月九日在睡夢中過世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天之前,她一直是我印象中成名最早,也最資深的當代演藝人員。白女士的離開人間,媒體普遍有報導,都說她享壽八十五歲,著眼的是她在電影與電視的表現。白女士演過許多電影,如侯孝賢導演的《戲夢人生》中的阿嬤;《迴光奏鳴曲》陳湘琪(玲子)的婆婆,以及許多需要阿嬤角色的電視劇。在《鳥來伯與十三姨》裡,因扮演「阿春姨嬤」,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還有粉絲為她設「阿春姨嬤」的臉書專頁呢!

對我來而言,她無可取代的,還是在戰後台灣大眾劇場所扮演的角色,她的離世也代表那個年代的正式結束。

我四十年前就知道原名劉綉菊的白女士,首度對白女士作訪談則要到一九八七年五月,地點在台北市新生南路當年陳菊開的「菊之鄉」,我帶幾個研究助理與她對話。那天略顯瘦弱的白女士神采奕奕,侃侃而談,有問必答,並出示許多演出、得獎的資料,包括在黑貓歌舞團期間,接連於一九六○、一九六一年兩度榮獲台灣地方戲劇比賽話劇組最佳女主角。

如果依照那時的訪談紀錄,白女士是一九二九年出生於桃園,近日從她的身分證件才知道是一九三一年四月,之所以會有兩年的落差,可能是我們記錯了,也可能是白女士昭和初年換算錯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晚報戶口了,這是我這一代之前台灣人常有的情形。不管是一九二九、一九三一,白女士在無病無痛的夢中過世,也算享高壽的有福之人。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終戰,到十月二十五日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前,台灣大眾劇場演出依舊,但在台日本編導、演員、觀眾陸續離開台灣,許多表演團體難以經營,包括香村(かむら)夫婦的「大紅花少女歌劇團」的營運每況愈下,後雖改名「新台灣歌舞團」,依然沒有起色。當時較活躍的是由楊文彬、辛金傳、陳學遠、黃廷煌等人組成的「台灣藝術劇社」,直屬張武曲的台灣戲院。一九四六年元旦與春節,在台北市中山堂公演,但觀眾已經銳減。一九四六年五月,因許多日籍團員遣回,藝術劇社暫時結束,隨後敦聘香村夫婦來教舞,並成立「G.G.S跳舞團」,招募年輕少女,予以訓練。白明華及其夫婿白鳥生就是在這段時間進入G.G.S。

白明華在黑貓歌舞團時代。(康熙視頻截圖)
白明華在黑貓歌舞團時代。(康熙視頻截圖)

G.G.S三個英文字母代表什麼意思?說法不一,有說是「Girls Great Show」的簡稱,但辛金傳(辛奇)生前曾告訴我:G.G.S是藝劇社(台灣藝術劇社簡稱)台語發音的縮寫。

一九四六年光復節G.G.S延攬演員陳金寶、李坤炎等人,在中山堂公演《桃色的絹片》、《幸福的玫瑰》、《美人島綺譚》、《家寶的錢》以及《亂舞歌曲》、《圓舞曲的時季》等舞劇作品。十一月以後又在桃園戲院、台北美都麗(國賓)戲院公演,並巡迴全台演出歌舞、戲劇,頗受觀眾的好評,一九四七年初G.G.S合併「梅花樂舞劇團」,定期在台中天外天戲院演出,一九四七年秋回台北新世界戲院公演之後,因內部不合而解散。白明華夫婦後來加入楊三郎創辦的「黑貓歌舞團」。

G.G.S之後,黑貓是台灣最重要的歌舞團,成立於一九五○年代初。楊三郎、那卡諾(黃仲鑫)以及白明華夫婦,使得黑貓未演先轟動。當家花旦白女士之外,主唱白蘭(係舞者張鳳翔之母),白鳥生擔任舞蹈指導。黑貓的演出走大型歌舞路線,華麗的布景、道具、服飾結合少女歌舞、爵士舞蹈、音樂演奏,加上楊三郎個人的音樂風格。歌舞與戲劇表演交插進行,先有一段歌舞,接著一段短的笑劇,最後再以歌舞結束。那時的歌舞深受日本影響,有探戈、踢躂舞,也有像《桃花過渡》這樣的鄉土歌謠。經常合作的是藝名海野武沙的李讚聲(生)與白明華。黑貓原本只有爆笑短劇,沒有像星光、鐘聲那樣,演出篇幅較長的新劇。一九五七年前後有「話劇皇帝」美稱的南俊,由國風跳槽黑貓,成為當家男主角,黑貓新劇內容更加堅強。

 黑貓深入大城小鎮的各階層,一九五〇年代初在台北市大有戲院(後改名環球)一演就是一個月,可見受歡迎的程度。不過,黑貓人數達五十多人,維持不易。一九六四年後,楊三郎把黑貓的經營權轉讓給白鳥生、白明華夫婦,南俊一度加入,旋又退出。此時舞台表演環境已大不如前,黑貓難以經營,到一九七〇年代完全結束營業。

白明華在平溪拍影展短片與男主角合影。(取自白明華臉書)
白明華在平溪拍影展短片與男主角合影。(取自白明華臉書)

我後來又於一九九三、一九九六年訪問白女士。深深覺得白女士資歷很深,演藝經驗很廣,少女時代就加入G.G.S,就一個資深表演藝術家而言,白女士選擇的人生道路跟其他大明星不同。以本名簡秀綢的「小豔秋」、本名李明月的「小雪」來說,她們分別是戰後初期著名的「日月園新劇團」、「鐘聲新劇團」台柱,一九五〇年代後期至六〇年代初期,兩人更由舞臺轉戰銀幕,成為台語片最紅的兩位女星。而後嫁作人婦,從此洗盡鉛華,從絢爛歸於平靜。

白明華則從舞台走上影視,從新劇、歌舞團的當家女主角,到演一些尋常老婦的角色。她先後在數十部電視、電影演出,成績斐然,二〇〇九年還以公視《三十秒後》入圍金鐘獎迷你劇集最佳女配角獎,她也是金穗獎、公視人生劇展、學生劇展的常客,她樂於提攜後輩、不計酬勞,讓拍片的學生、新導演能在資金短缺的現實環境下,找到這位硬裏子演員,為影片增色不少。

我去年有機會參加傳藝金曲獎評審,與幾位年輕「傳統戲曲」學者、專家一起評選最佳劇團、最佳新秀重大獎項。在討論終身成就獎時,大家腦力激盪,廣泛提出可能人選。其間我點了幾個人,其中一位就是白女士。從她戰後初期亮眼的舞台人生,到後來演電影、電視,也曾在楊麗花、葉青的歌仔戲演出,這樣算不算「傳統戲曲」演員?有沒有資格得「傳藝金曲獎」?以往包括新劇、歌舞團、布袋戲、歌仔戲在內的劇團都是半官方的台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台北市地方戲劇協會會員呢!

在座的其他評審對我的提議毫無興趣,可能也不以為然,所以悶不吭聲。我想原因之一可能他們不熟悉白明華,或不知道她的「過去」,原因之二可能是他們太堅守傳統戲曲就是京崑曲、歌仔戲、客家戲、南北管或布袋戲的「本位」,超出這個範圍的藝人,均與傳藝金曲獎「宗旨」不符。

我也不堅持,畢竟白女士的重要性超出許多人的理解。倒是有個問題值得思考:現在有金馬獎、金鐘獎、傳藝金曲獎、金曲獎,那劇場人可得什麼獎呢?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