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賣、團聚、日常,夜市擺攤大不易:名廚江振誠在士林夜市,看見最值得驕傲的台灣文化

2019-06-23 08:00

? 人氣

「我想我創作的方式比較廣,我會常拍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快照(snapshot),可能我覺得這個形狀很特別,或是我覺得這個觸感很漂亮,顏色對比很好看。我從來不會看我拍過的東西,但是當我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你的腦袋也同時按下快門,在那個時候,可能是一個顏色的對比,可能是一個結構,就會在創作的那一剎那跑出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味覺記憶,就像我剛剛說的,吃到一個東西會亮燈。當你在做創作的時候,你會回想以前所有亮燈的東西,可能是一個組合,或是你以前不喜歡的東西,換了一個做法後,就變得不錯。你會把這些東西串連起來。」

以夜市文化為傲

江振誠是在士林夜市旁長大的台灣囝仔,也是揚名國際的頂級廚師。他對夜市懷抱著特殊情感,我卻好奇,他如何看待台灣的夜市文化?台灣飲食的國際形象就是小吃,比較不精緻,政府宣傳台灣觀光的一大重點也是夜市。夜市是否會限制台灣飲食的升級?

「不會,我持相反看法,」江振誠馬上否定我的問題方向,「我覺得每個國家的庶民料理,反應了每個國家的文化、歷史、生活方式。為什麼墨西哥人吃taco?因為墨西哥人種玉米。從最小的地方可以看到他們的歷史跟生活方式,與我們的季節、農作物都有關係。」

「第二,我覺得我們自己不引以為傲(we don’t take pride in it),不把夜市、小吃做到最好。其實食物本來就沒有好壞,而是我們是否引以為傲。為什麼日本的拉麵你覺得很厲害,我們的擔仔麵你覺得不厲害?Because you don’t take pride in it.

「第三,從我的角度,我們怎麼解析夜市文化?第一,一定是隨手可得的食材;第二,要快,要好吃;第三,簡單的組合,二、三個食材搭在一起,就要奏效。

這跟我在架構RAW或其他餐廳的菜一樣,一定會先架構一個風味組合(flavor profile),RAW就是三樣東西,每道菜都有最重要的三角。就像你做魷魚蒜,沙茶、蒜苗、魷魚,其他的東西都是點綴。所以當這三個東西可以成立,我就能把魷魚蒜變成很高級的料理,因為它的風味組合不會變,這是很難的。當你是一個廚師,如果被限定只能用三個味道或三個食材做一道菜,要好吃、要快、要平價,是很難的,有很多學問在裡頭。」

那麼,美感、形式的問題呢?夜市小吃為什麼一定要用塑膠碗,為什麼我們不能弄得精緻一點、漂亮一點?夜市文化是否會抑制美感的提升?

「我想到有一天我在跟葉怡蘭聊這件事情。現在生活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一直在現代化、一直失去以前的文化,古早味或任何的傳統,第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不覺得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所以沒有把它做好,沒有把它精緻化。這不是因為經濟不好,不是因為遊客越來越多,而是,你想想看,京都是古都,歷史這麼久,遊客絕對比士林夜市多,為什麼他們還能保持傳統?為什麼士林夜市不行?因為我們沒有take pride in it。我們有沒有辦法挺著腰桿做對的事,然後覺得驕傲。京都沒有因為這個世界的節奏而現代化自己,卻也都有跟上時代,我覺得京都是最好的例子。」

夜市文化有無需要改進的地方?

「保持現在的樣子最好,不應該刻意改變,也不應該刻意現代化。可以在味道上精緻化、升級,但不應該在形式上精緻化、升級。倫敦的刈包店『BAO』不一定是對的,因為他注重的是形式,而不是在味道上做研究,這個新的味道對我們這個世代有什麼意義?你需要傳承以前的味道,讓他有一個升級的感覺,但還是找得到脈絡,而不是中菜西吃,或是弄得像星巴克,這樣跟過去沒有關係,而且這個新的味道組合是否值得被傳承下去,這才是重點。」

訪談最後在文林路上的肯德基收尾。從店內二樓向外望,還看得到陽明戲院,以及陽明戲院前交會穿叉的男男女女。聽說,陽明戲院即將都更,六十六歲的老戲院將被改建為九層樓的大商場;走回劍潭站,原為士林臨時市場佔據的大片區域,已另行起造台北藝術中心,只是沒人說得準完工日期落在何時。

Engaging、gathering、everyday life,這三種味覺記憶,肯定不能免除物換星移。也因此,記憶才彌足珍貴,記住那些難以再現的時刻,記住那些無法具象的模樣。

文/高琹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LIZ關鍵詞:美食家的自學之路與口袋名單》

責任編輯/李頤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