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賣、團聚、日常,夜市擺攤大不易:名廚江振誠在士林夜市,看見最值得驕傲的台灣文化

2019-06-23 08:00

? 人氣

「三個因素都不是食物本身讓你有味覺記憶,而是那個過程讓你有味覺記憶。我想要說的是,味覺記憶不見得是從味覺開始。」

我好奇,在此理論架構下,是否會有不美好的味覺記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定有,但是很少。因為記憶怎麼來的?一定是你重複做一件事如果這件事是負面的,你不會重複做。除非,比如說,你每天經過一個魚市場,但是你不喜歡魚市場的味道;或是你很討厭過年都會吃的某樣年菜。」

「對我來說,沒有這種讓我討厭的食物。」江振誠進一步解釋。他說,在工作以外的場合,他吃飯其實很隨和,不會想要拆解眼下正在品嚐的食物。有時候,他跟太太去好一點的地方吃飯,太太還會納悶,「你怎麼吃這麼快?」

記憶膠囊

吃別人做的菜,竟然只是「囫圇吞棗」?江振誠難道不會想以廚師的角度拆解他人的料理嗎?

「不會,我會記得的是那個時刻(moment),不是說我在跟誰吃飯,而是當我吃到一個東西會讓我有一個反應,突然想到一件事情,比如說巴黎的什麼;或是隔幾天還會想到,我就會開始思考,那個時刻,為什麼這個東西會讓我有這樣的反應。」

「這東西就是我以前講的記憶膠囊(memory capsule),這道菜裡面有一百樣東西,但有一個組合(combination)是讓你有反應的,那麼你把這個組合放在任何料理裡面,都會讓你有反應。」

「我在吃的時候我就是很自然的吃,但是吃到一個東西你會突然被觸動(trigger),你才會想說為什麼,為什麼這個加這個我會突然有反應?跟我的記憶有關係?還是這是一個我從來沒有做過的味道?會突然不知道該怎麼解這個味道組合,然後再吃一口。亮燈的時候我才會有反應。」

味覺記憶與創作料理

腦袋裡亮燈,那樣的靈光乍現,也與江振誠創作料理的過程相通。

2016年5月,江振誠在台北舉辦「八角哲學特展」,除了宣傳新書《八角哲學》,也希望藉由這個展覽探討創作的核心。他認為,創作不是信手拈來或神來一筆,而有一套方法或一個架構;創作也沒有所謂跨界,所有創作過程的前百分之九十都是一樣的,只有在最後百分之十變成一本書、一張畫、一道料理。八角哲學的八個元素:純粹(pure)、鹽(salt)、工藝(artisan)、南法(south)、質(texture)、獨特(unique)、憶(memory)、風土(terroir),就是他創作的起點,他的料理反覆出現這八種特質,他設計料理時也由這八個元素發想。

當我問他味覺記憶與創作料理的關係,他說他創作倒不刻意從味覺記憶出發,但那亮燈的反應是類似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