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如何讓人走進來、書賣出去?比折扣更有效的是這招

2019-02-24 09:10

? 人氣

第27屆台北國際書展17號圓滿落幕,共計吸引58萬人次進場。書展除如張大春、駱以軍等文學大師加持外,名人大咖出席也吸引更多參觀民眾,圖為歌手蕭敬騰(中)出席台北國際書展活動。(取自台北國際書展臉書專頁)

第27屆台北國際書展17號圓滿落幕,共計吸引58萬人次進場。書展除如張大春、駱以軍等文學大師加持外,名人大咖出席也吸引更多參觀民眾,圖為歌手蕭敬騰(中)出席台北國際書展活動。(取自台北國際書展臉書專頁)

走過第27屆的台北國際書展,在上周末圓滿落幕,根據台北書展基金會統計,本次書展吸引58萬人次進場,其中周六更到達單日16萬人次。吸引這些群眾的,可能是馬英九這樣的政治紅人,可能是蕭敬騰、石頭等明星藝人,也可能是吳明益、張大春、駱以軍等作家大師,而讓這些大咖來到書展的,則是高達上千場的講座、對談、見面會等活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折扣不再是書展吸引人的唯一條件。」甫卸任的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趙政岷認為,如今網路上折扣越來越多,動輒79折、89折,折扣促銷的效益越來越小,但有活動就不一樣,不是只要人來買書,是要讓大家來看作家,「人進得來是最重要的,這樣書才賣得出去。」

20180206-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趙政岷6日出席「第26屆台北國際書展開幕暨頒獎典禮」。(顏麟宇攝)
甫卸任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的趙政岷指出,書展吸引人的條件不再是僅有折扣一個條件。圖為趙政岷2018年出席「第26屆台北國際書展開幕暨頒獎典禮」。(資料照,顏麟宇攝)

根據台北書展基金會統計,近年來包含官方舞台,以及各出版社在展位內辦理的講座、對談、見面會等活動,已從2016年的875場,成長至今年的1184場。趙政岷回顧,3年前他接任書展基金會後,就把賣書導向的書展,轉為「閱讀嘉年華」,把最大的舞台主題廣場變2倍大,並增加直播室、國際沙龍,也鼓勵出版社自己辦活動,他坦言,這個改變在過去,是有人會覺得不好的,會覺得空間不要拿來辦活動,要拿來賣書,但其實到今年,就他所知,多數出版社的銷售都有被帶動,都有成長1到4成。

一度淪為「大賣場」 曾退場出版社近年才漸回攏

台北國際書展被批評為大賣場的現象,過去時有所聞,如早在2008年時,玉山社、立緒、大雁、洪範等人文出版社,不約而同一起退出書展,一度引起注目,並有媒體以〈人文消失 國際書展像賣場〉為題報導此事,文中並提及,展場內出現3本一百、299元裝到飽等促銷活動。

對此,玉山社副總編輯蔡明雲回顧,當時就是因為覺得,書展變成只是販售書的賣場,才選擇退出,大概過了1、2年後才回去,原因是覺得不能太久沒跟讀者互動,之後有時候就是1年參加、1年不參加,只有近3年是每年參展,後來大家也慢慢發現,辦講座對書展是比較正向的,不管是跟讀者交流,或在銷售方面,都有正面意義,所以才逐漸有一些講座活動,這在今年也看到成績了。

20190212-「第27屆台北國際書展」看書的人潮。(蔡親傑攝)
「書展變成只是販售書的賣場」過去台北國際書展甚至一度被外界批評為「大賣場」。圖為第27屆台北國際書展看書的人潮。(資料照,蔡親傑攝)

近年來,大量的座談,確實成為吸引讀者「朝聖」的重要誘因;便有讀者表示,各式各樣的「大咖」都會來演講,讓有些在中南部的人也想上來看一看,有點像北部的樂迷,也會跑到南部去聽「大港開唱」等大型音樂祭一樣。活動與銷售間的相輔相成,也在參展業者間受到肯定,至於如何結合活動刺激買氣,則成為各家出版社費盡心思的重點。

短期內衝出最大銷量 展位、活動處處玄機

奇異果文創創意總監劉定綱認為,書展的客群分兩批,一批是平常就有購書習慣的人,多是來參加活動,這些人多會在一到五的平日,來慢慢聽講座,所以這個時段,他就比較不會辦新書分享會,會辦其他類型的講座,來達到跟讀者深度溝通的效果,一方面是出版社的書,這些人可能本來就有買,第二是他們可能會要「趕場」去下一個講座,不會在攤位久留。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