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方四劍客》看出最理想的創意夥伴關係:《如何讓馬飛起來》選摘(2)

2016-04-16 05:20

? 人氣

從頗受歡迎的動畫劇集《南方四賤客》產製過程,一窺理想的創意夥伴關係。(取自維基百科)

從頗受歡迎的動畫劇集《南方四賤客》產製過程,一窺理想的創意夥伴關係。(取自維基百科)

《南方四賤客》的腳本背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創意夥伴關係中,日常對話與尋常思考的問題解決迴路交替出現。他們使用與個人相同的創意過程,但是會把自己腦中的思考大聲說出來,同時為彼此的解決方法找出問題和答案。

派克(Trey Parker)和史東(Matt Stone)1989年在科羅拉多大學認識後, 便結為創意夥伴。2011年, 他們與羅培茲(Robert Lopez)共同創作的百老匯音樂劇《摩門經》(The Book of Mormon),獲得九座東尼獎,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創作多部電影、書籍和電腦遊戲,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1997 年的電視卡通劇集《南方四賤客》(South Park)。派克與史東一起為《南方四賤客》寫劇本、製作和配音了數百集,而且大部分從構思到完成,只花了六天。

這個過程從星期四在洛杉磯的會議室展開,派克和史東與他們的首席編劇討論劇本構想,開始創作下星期三要播出的節目。

史東把這個會議室形容成「保險箱」,「因為所有我們想到的好點子背後,都有上百個不怎麼好的點子。」閒雜人等不得進到會議室,但2011年派克和史東讓導演布萊德福(Arthur Bradford)在會議室裡放一架遙控攝影機,用來製作一支紀錄片《六天後播出:南方四賤客的製作過程》(Six Days to Air: The Making of South Park)。

拍攝的第一天,派克和史東討論腳本,包括日本海嘯、難看的電影預告、大學棒球賽,一路插科打諢,就像韓森和奧茲第一次試演伯特與恩尼那樣。這一天結束前,派克和史東毫無進展,或者說,沒有他們喜歡的點子。派克有些擔憂,他告訴布萊德福:「星期三就要播出了,我們還不知道要播什麼。雖然我們向來都是這樣, 但心裡還是有個聲音說,『哦,這回你完蛋了!』」

第二天早上,派克建議史東:「我們來試試這個,從現在到十一點半,我們提一些全新的構想;十一點半到十二點半,我們從昨天的點子中挑一些來做。」

與其爭論現成的構想如何改進,史東試了派克的提議。

最後,派克說了一件讓他沮喪的事:「昨天晚上, 我打開iTunes,一個視窗跳出來,『你的iTunes 過期了』, 你知道, 每一次都是這樣。天殺的,又來了! 我得下載新版的iTunes,我按過多少次的同意鍵,哪次讀過其中一行條款?」

史東大笑, 然後建議派克對iTunes 的不爽可以鋪排成一段劇情:「笑點是,每個人都會讀這些條款,除了凱子以外。」(凱子是節目主要角色之一)。

派克主導過程,找出每一段的重點,史東加以潤飾,並繼續填入血肉,這種模式是派克和史東的典型工作關係。夥伴關係通常沒有階級之別,意思是沒有人有絕對權威,但也很少完全沒有主導者。派克和史東的夥伴關係裡,派克是主導者。史東說:「即使我們是夥伴,也會各自提出不同的意見和想法,但故事的表達方式,完全是來自於派克。可以說派克是主廚,我的構想都通過他來呈現。」

星期一,距離播出不到三天,腳本還沒有完成,主要情節的動畫和配音已經在進行,凱子按下iTune下載條款的同意鍵,結果被迫做一些瘋狂的事,但還缺少次要情節和結尾。

派克接著開始解決這些問題,他描述一段次要情節:另一個要角阿ㄆㄧㄚˇ想說服媽媽買iPad 給他。史東此刻的角色是評估,當派克試演給他看時,他哈哈大笑。

阿ㄆㄧㄚˇ(台譯)是《南方四賤客》主要角色之一,讓人印象較為深刻的特點,是每當有人笑他胖,他就會回答「我不胖!我只是骨架大!」(取自維基百科)
阿ㄆㄧㄚˇ(台譯)是《南方四賤客》主要角色之一,讓人印象較為深刻的特點,是每當有人笑他胖,他就會回答「我不胖!我只是骨架大!」(取自維基百科)

派克很憂慮,那天傍晚,他告訴紀錄片導演布萊德福:

「我現在很害怕,因為我寫了二十八頁腳本,但還缺五個場景。每個場景通常約一分鐘,所以大約需要四十頁腳本,事態越來越嚴酷,我得開始拍攝,同時想辦法只用一半時間把同樣的事做完。」

夥伴關係中,也需要獨力作業

即使在一段夥伴關係裡,寫作——用字遣詞,而不是動腦構思——仍然是一項個人活動,也是沃茲尼克所指的「獨自工作」的意思。兩個人加一張白紙,對創作毫無助益,筆只能一個人拿。史東並沒有在派克周遭徘徊,假裝幫得上忙。

他在另一個房間修改潤飾腳本。派克說:「我恨寫作,因為太寂寞、太難過了。我知道每個人都在等我,才能往下走,而這項工作就是跟一行行文字搏鬥,絞盡腦汁想出最好的表達方式。我實在太痛恨寫腳本了!」

星期一結束前,史東坐在沙發上看著派克來回踱步。兩個人抓著頭,搓著鼻子,派克總結現況:「我們還差一分鐘,我還有四個場景要寫。」

在這四天內,他從擔憂沒有素材,變成煩惱素材太多。

星期二, 節目播出前一天, 大清早筋疲力盡的動畫人員已經累趴在桌底下或鍵盤邊。

清晨六點整,太陽剛升起,派克和史東單獨在會議室,派克已經擦掉白板上幾天前的草圖,現在上頭是一整排場景,標示著諸如「遊戲場」、「阿ㄆㄧㄚˇ的家」、「監獄場景」和「天才法庭」。派克站在白板旁,拿著一支麥克筆,史東靠坐在一張扶手椅上,雙手放在後腦勺。

現在兩人角色互換,派克不再主導,他在鼓吹他的想法:

「第二幕一開始,我們回來了,這時候,天才要來會見我們。然後第三幕開始,他們在弄那些泡泡,凱子爸抓狂了,加入蘋果。 這時候我們回來,就這樣結束。」

重新充電後,派克回到鍵盤前,一個小時後,動畫人員被叫醒,手上多了一疊完成的腳本, 南方四賤客1501: 第十五季第一集,也是派克和史東合寫的第兩百一十一集。

這個故事透露了許多創意合夥關係的運作方式,派克信任史東,史東讚揚派克。派克看起來似乎對創意的貢獻較多,但史東幫他實現,尤其在派克面對創作的孤獨與壓力時,給他情感的支持。而史東創作時,派克也提供一臂之力。創意夥伴藉由幫助對方創作,完成共同的創作。

當創意夥伴遇上錯誤的組織

一個人獨自創作,到兩個人合作創造之間的關連,也可以擴大到一群人。創意夥伴會把腦中的想法說出來,這種方法在人數增加時也同樣適用。創意對話的目的是辨識並解決創意問題,例如:「這一集的主題是什麼?」或「這些場景的順序怎樣才對?」參與對話者僅限於能貢獻或回答這些問題的人,也因此派克和史東的會議室叫做「保險箱」,只有編劇才能進入。包括管理者、專挑毛病或任何看好戲的人,都不能加入。對談是為了團體共同創作,詳細的創造工作還是必須單獨進行,除非需要協助─實際的、情感的,或兩者都需要,來度過無法避免的壓力與失敗。

派克和史東的公司「南方公園數位工作室」,與洛克希德的臭鼬工廠很相像,是跨國媒體集團維康傳媒(Viacom)的一個部門,在一個獨立的辦公地點,而且工作速度不可思議地快。大部分製作公司要花六個月做一集近乎全動畫的電視節目,他們六天就可以做一集《南方四賤客》。

在錯誤的組織中,派克和史東的創意天分很可能成為一場災難。1998年, 維康傳媒要求他們與另一家子公司派拉蒙影業(Paramounr Pictures),一起拍一部《南方四賤客》的電影。派克和史東幾乎一開始便和派拉蒙高層槓上,其中一次衝突與電影分級有關。派克和史東想拍的主題與片中使用的語言,會讓電影被列入限制級,也就是說十七歲以下的觀眾必須由父母或成人陪同才能觀看。但派拉蒙想要拍成輔導級,適合全家觀賞,口味較清淡的版本,只會提醒父母注意有些內容十三歲以下不宜。

派克反抗到底:「他們秀圖表給我們看,如果拍成輔導級可以多賺多少錢,我們的反應是:『限制級,不然不拍。』」

於是派克正式宣戰。派拉蒙寄給他們電影預告片影帶,派克和史東把它摔成兩半寄回去。他們傳真措辭十分不客氣的信函,給每一個認識的派拉蒙工作人員,其中一封標題寫著「成功方程式」,內容是「合作+你們啥也沒做=成功。」

派克偷走唯一一片審查通過的宣傳帶,阻止它在MTV 台播放。經過這次事件——宣傳帶可是派拉蒙員工幾天幾夜努力工作的成果——派拉蒙威脅控告派克和史東。

派克與史東對派拉蒙最嚴正的抗議,是電影本身。他們把電影拍成一部音樂劇,描述他們對派拉蒙試圖審查內容的憤慨。在這部《南方四賤客:更大、更長、一刀未剪》(SouthPark: Bigger,Longer and Uncut)電影裡,美國向加拿大宣戰,原因是一個加拿大電視節目講髒話。一名學校老師用電影《真善美》的主題曲〈Do-Re-Mi〉改編的歌, 想要矯正滿嘴髒話的學童。裡頭的角色對白包括:「這部電影含有不雅字眼,可能會讓你們的孩子開始講髒話,」以及「抱歉!我沒辦法!那部電影已經扭曲我幼小的心靈。」

就短期的損益標準來看,派拉蒙與南方公園的合作是成功的,相對兩千一百萬美元的預算,電影賺了八千三百萬美元。派克與共同編劇薛曼(Marc Shaiman)因為片中歌曲〈譴責加拿大〉(Blame Cananda)獲奧斯卡提名。但就建立一個創新組織的長期觀點來看,這個計畫是場大災難,而且代價高昂。儘管有不錯的結果、儘管有拍攝續集的權利,派拉蒙再也無法拍攝另一部《南方四賤客)電影。

派克告訴《花花公子》雜誌,「他們付再高的酬勞,我們也不會再和他們合作。」

史東補充說:「你得和行銷奮戰,和法務奮戰,一堆戰鬥。這部劇集已經為維康賺進幾億,即使有這樣龐大的影響力,他們還是無所不用其極地想要打倒我們,打壓這部電影的精神。」

如果派克和史東聽起來有些孩子氣,那是因為他們確實孩子氣——好的那種。

*本文選自時報出版的新書《如何讓馬飛起來》,作者凱文.艾希頓(Kevin Ashton)原為P&G公司品牌經理,創建了利用網路進行智慧控管的系統,並稱之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如今成為全球科技產業積極投入的領域之一,凱文.艾希頓也被譽為「物聯網之父」。本系列結束。

「物聯網之父」凱文.艾希頓首部著作《如何讓馬飛起來》,時報出版。(時報出版提供、取自維基百科。CC BY-SA 4.0)
「物聯網之父」凱文.艾希頓首部著作《如何讓馬飛起來》,時報出版。(時報出版提供、取自維基百科。CC BY-SA 4.0)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