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敏感年逢貿易戰,北京憂政治風險升

2019-02-16 14:00

? 人氣

川普(左)1月底在白宮接見中國副總理劉鶴(右),劉鶴提議在3月1日大限前,於海南舉行川習會。(美聯社)

川普(左)1月底在白宮接見中國副總理劉鶴(右),劉鶴提議在3月1日大限前,於海南舉行川習會。(美聯社)

距離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十二月初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達成的「暫停貿易戰升級」協議的期限,今年三月一日,還有不到二十天,中美貿易戰博弈還在緊張進行之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川普重於施壓,不在遊說

在這九十天期間,與中美貿易戰相關的最重大事件,可算是華為的孟晚舟案。孟晚舟過境加拿大被美國要求扣留引渡,這一定大大出乎中國與孟本人意料之外。以孟晚舟事涉的違反伊朗制裁令相關事件而論,美國雖曾針對多家公司進行法律行動(如中興科技),但直接針對外國公司高管還是第一宗,這絕不尋常。

就在美國國內因政府關門而顯得亂糟糟之際,提出正式引渡令的步伐絲毫沒有慢下來。一月二十八日,美國以出乎意料的大陣仗,包括代理司法部長惠克特(Matthew Whitaker)、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國土安全部長尼爾森(Kirstjen Nielsen)及聯邦調查局長雷(Christopher Wray)等,一起公布美國將要起訴華為、其關聯公司星通(Skycom)及孟晚舟的十三項罪名。

孟晚舟案不是單一事件,它是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狙擊以華為為首的中國科技公司行動一部分。在孟晚舟案發生後,美國針對華為的行動逐步曝光。原來從二○一八年大約三月開始,美國就以「妨礙國家安全」為由,積極向盟國遊說不要採用華為的產品。現在甚至可以斷言,孟晚舟所涉及的伊朗制裁問題,在整個針對華為的風潮中,反而可能是相對最無關重要的理由。

美國遊說盟國不要用華為,不由得令人回憶起一五年美國同樣積極遊說盟國,不要支持中國主導的亞投行(AIB)那一幕。當時美國在歐洲最親密的盟國英國,不理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的遊說,率先表態加入亞投行,於是美國整個遊說工程崩盤,亞投行得以順利成立。

川普的外交風格與歐巴馬完全相反,重於施壓,而不在遊說。於是美國要求盟國選邊站:站在美國的一邊排除華為,就繼續是美國的朋友;站在美國的反面繼續用華為,將無法得到美國在各方面的合作。

美在全球範圍打華為,史無前例

這下子等於判決了華為在美國勢力範圍內的死刑。澳洲、紐西蘭、加拿大、英國、日本和歐盟/北約國家,有的(如澳洲、紐西蘭)主動封殺;有的(如捷克)在美國壓力下封殺;有的(如英國、法國、日本)不願明著在政府層面封殺,轉而讓各電信公司封殺;有的(如德國)希望以提高門檻的方式,實際上阻止華為。雖然有的國家尚未表態,但由於美國盟國對美國的嚴重依賴,即便它們中有不認可華為會危害國家安全,絕大部分最終也不得不實際上封殺華為。此外,美國中東盟國可能是下一個被推動封殺華為的國家。

美國如此在全球範圍內針對一家企業,在歷史上也很難找到先例。5G概念興起之初,本是全球化進程蓬勃推進之際,全世界電訊行業第一次尋求制定全球統一的標準,華為是統一標準的贏家之一。現在科技民族主義蓋過了全球化,5G「倒退」地分裂為沒有華為的陣營與有華為的陣營,恐怕已成定局,令人唏噓。

華為當然理應在中美貿易戰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它近年來已經被中國政府宣傳神化為民族產業的驕傲。但從這幾個月的進程來看,中國似乎已無暇在貿易戰中顧及華為問題。原因是現有的貿易戰,時間比預期長、影響比估計嚴重、壓力比想像中大。

中國公布的一八年實際國內生產毛額(GDP,扣除通貨膨脹)成長為六.六%,這個數字是一九九○年以後最低。雖然這個數字還屬於高增長,但其可靠性備受質疑。比如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向松祚去年十二月的演講中認為,實際GDP成長只有一.六七%(甚至可能負成長),而還有幾個國內的經濟學者持類似的說法。

「保增長」壓力大,攸關政治穩定

十二月底發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破五十點的臨界線,低於市場預期。中國為了保增長,從財政金融雙管齊下,一邊重啟大型基建項目,一邊重啟「放水」 貨幣政策。貿易戰開打以來,一八年央行四次調低金融機搆存款準備金。今年 一月四日,央行再次分兩期降準共一個百分點,釋放一兆五千億元人民幣。從一八年以來,中國累計降準三個百分點, 釋放資金已相當或超越○九年的四兆元人民幣。這些措施都是前幾年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為首的改革派班子所刻意避免的,這表明中國「保增長」的壓力相當大。

經濟安全關乎政治安全。貿易戰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產業外移和工人失業,繼而可能引發社會不穩定。今年是集法國大革命、五四運動、建國、西藏動亂、六四事件等敏感事件的「X十周年」,風險更大。一月二十一日,中國召開一高級別的官員研討班,主題為「堅持底線思維,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習近平發表講話,要求在七大領域(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外部環境、黨的建設)警惕「黑天鵝」及「灰犀牛」風險。可想而知,要今年平安渡過,努力結束貿易戰,或者至少不能讓其升級,是重中之重。

劉鶴在一月底赴美談判面見川普時,讀出了習近平給川普的信件。無論信件和劉鶴本人都對引渡孟晚舟及華為議題不發一言,這都表明中國希望將華為案與貿易戰脫鉤。劉鶴主動提出再購買五百萬噸美國大豆(還口誤把今天“today”說成每天“per day”),也提議川普訪問越南後,在三月一日大限前於中國海南省舉行川習會,這當然是希望雙方拍板結束貿易戰。

白宮新聞稿中形容談判涉及七項議題:

一、中國強迫美國公司技術轉讓;二、中國要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三、降低和消除美國公司在中國的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四、網絡竊取美國公司技術;五、補貼和支持國有企業導致市場扭曲;六、消除美國公司進入中國的市場准入壁壘和關稅;七、中美貨幣關係。

這些都是結構性的問題,而貿易逆差問題只是順帶提一句,這標誌著在貿易逆差問題上,中國的讓步基本令美國滿意,雖然不清楚讓步到何種程度。

美方取得進展還想繼續「敲詐」

中國強調會議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但美國一邊說取得進展,一邊說距離達成協議還有「很大距離」,就連川普對川習會也不置可否。這暗示了美國對中國讓步還不太滿意,決意再「敲詐」一筆。
二月十四、十五日,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領銜的高級別談判團,在北京與劉鶴進一步談判。十一日,美國先遣工作團隊已經抵達北京準備。中國聲稱,涉及中國國家基本制度、阻止中國發展高科技的事項不能退讓。但以上七項議題其實都與這兩者相關。進入衝刺階段,雙方能否找到平衡點,令人關注。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