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強力譴責伊斯蘭國:種種暴行已構成「種族滅絕」罪行!

2016-03-18 16:28

? 人氣

「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崛起至今,外界對IS的認知早已從只會製造騷亂的恐怖組織,變成訓練有素、組織嚴密的政治實體。然而這也表示,IS對轄下地區人民的種種惡行,恐怕並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縝密計劃的一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17日公開譴責伊斯蘭國,稱IS泯滅人性的行為已經犯下聯合國(UN)認定的「種族滅絕」(genocide)罪行。

自2014年以來,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罪行,不斷引起全球撻伐聲浪,其中最令人髮指的,就是以建立純粹伊斯蘭國家為理由,對亞茲迪教徒(Yazidis)、什葉派穆斯林(Shi’ites)和基督徒等「異教徒」毫不留情的屠殺、綁架。

凱瑞表示,他不是隨隨便便指控,美國官方和情報單位手上有大量證據可以佐證,IS宣稱正在進行的建國大業底下,其實是殘忍至極的種族滅絕計劃。例如他們曾經多次血洗伊拉克的亞茲迪村莊,殺死成千上百的亞茲迪男人和男孩,不分年齡擄走所有女性,強暴、虐待她們甚至當成奴隸販賣。

延伸閱讀:《伊拉克亞茲迪裔議員控訴:我們快被滅族,但世界袖手旁觀

「我們再不介入,亞茲迪教徒很快就會被屠殺殆盡。」凱瑞說。

凱瑞沒有透露,這是否代表美國將改變對伊斯蘭國的戰略。他只強調,替IS定下罪名很重要,但國際社會更應該深入調查IS的罪行證據,阻止他們繼續作惡。

什麼是「種族滅絕」?

根據聯合國1948年第260號決議案,只要意圖透過以下幾個手段,消滅一個民族、文化族群、種族或宗教團體,就足以構成種族滅絕重罪:

・殺害該團體成員

・嚴重傷害該團體成員的身心靈

・刻意削弱該團體成員的生活條件,造成可見的生理傷害

・刻意阻止該團體成員生下後代

・強制將該團體的兒童送往其他族群

「種族滅絕」(genocide)又稱為「種族清洗」、「種族屠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種族滅絕慘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針對猶太人的殺戮計劃(The Holocaust),超過600萬猶太人死於納粹大規模系統性的迫害,受害者還包括數十萬同性戀者、吉普賽人、蘇聯戰俘等族群。

isgenocide3
猶太大屠殺慘絕人寰。(圖/維基百科

猶太大屠殺堪稱人類史上最可怕的惡行之一,但是,這麼可怕的罪行卻不是唯一案例,世界各地都發生過種族滅絕事件,20世紀聯合國判定為種族滅絕的事件中,較廣為人知的事件如下列:

・1915-1917年:亞美尼亞大屠殺(Armenian Genecide)

 鄂圖曼土耳其認為亞美尼亞人吃裏扒外,幫助敵對國家俄羅斯,將境內175萬亞美尼亞人驅逐出境,150萬亞美尼亞人死於途中或遭到屠殺。

・1975-1979年:紅色高棉大屠殺(Cambodian Genecide)

柬埔寨共產黨政權「赤柬」決心將柬埔寨打造成史達林和毛澤東主義國家,對平民發動清洗,超過200萬柬埔寨人民死於屠殺、酷刑和勞改,占當時人口1/4強。

・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Rwandan Genecide)

中非國家盧安達的兩大民族胡圖族(Hutu)和圖西族(Tutsis)因比利時殖民政府的分化政策衝突多年,1994年胡圖族發動有組織的屠殺計劃,約100萬圖西族人死於非命。

・1995年:雪布尼查大屠殺(Srebrenica Genocide)

1995年巴爾幹半島上的波士尼亞克族(Bosniaks)和塞爾維亞族(Serbian)因獨立問題爆發衝突,塞族軍隊血洗波士尼亞克族的村落雪布尼查,8000名男子遇害。

isgenocide2
雪布尼查大屠殺20週年紀念。(圖/美聯社)

值得注意的是,雪布尼查大屠殺只是「差一點」被正式承認為種族滅絕,2015年,雪布尼查事件20週年前夕,聯合國安理會曾經對此案進行表决,15個理事國中有10個投下贊成票,卻被常任理事國俄羅斯動用否決權封殺,因為俄羅斯長期支持宗教、文化都相近的塞爾維亞族。

判定為種族滅絕,然後呢?

即使犯罪事實明顯,犯下種族滅絕的國家很少願意承認罪名,原因無他,因為一旦承認,隨之而來的責任追溯、受害者賠償,乃至於歷史教育的轉型正義,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沈重的負擔,土耳其、塞爾維亞共和國都矢口否認曾進行種族滅絕,頂多定調為衝突事件或內戰。

isgenocide1
確認種族滅絕的罪名,只是正義的開始。(圖/美聯社)

可以預見,凱瑞一席話,有利於國際社會更嚴肅看待伊斯蘭國屠殺異己的行為,但是,美國主導的聯合殲滅行動也已經超過一年,如何盡快結束這場種族滅絕?略顯無力的美國國務卿沒有提出想法,他只說到:「美國承認這些罪行的邪惡本質,希望受害者能因此稍獲寬慰。」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