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敗給三隻小豬,如今鄉民才記起他的好:《走在風尖浪頭上》選摘(2)

2016-03-15 05:30

? 人氣

確立「台灣主體意識」的教育走向,是杜正勝在教育史上留下的重大影響,許多讀著依據「同心圓史觀」所修訂的歷史課本長大的鄉民認為,杜正勝以前都被媒體汙名化,他應該是最有台灣主體意識的部長。(取自成功大學)

確立「台灣主體意識」的教育走向,是杜正勝在教育史上留下的重大影響,許多讀著依據「同心圓史觀」所修訂的歷史課本長大的鄉民認為,杜正勝以前都被媒體汙名化,他應該是最有台灣主體意識的部長。(取自成功大學)

評價杜正勝之教育施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確立臺灣主體意識的教育走向

杜正勝的教育施政,第一個重大的影響,就是確立了「臺灣主體意識」的教育走向,這在臺灣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影響和意義。

杜正勝從一九九○年代提出同心圓史觀之後,就一直鼓吹臺灣主體意識的教育,直到他二○○四年接掌教育部之後,將「建立臺灣主體性」列入四大施政主軸,而且是四大主軸的核心,經過四年的推動,臺灣主體意識已經生根確立。現在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即使經過馬政府八年執政,其編輯架構仍依循著同心圓史觀進行,先教臺灣史,再教中國史,然後是世界史。這樣的編輯架構,已經沒有人去爭議。現在在臺灣,提起臺灣主體意識,大家的感覺就像呼吸空氣一樣,殊不知,杜正勝當年在藍綠高度對峙的政治生態下,推動這項施政時的艱辛歷程。就如同本書書名中的「風尖浪頭」,外在,有藍營政治人物及媒體的壓力;內部,則是他和謝長廷、蘇貞昌兩任閣揆之間的嫌隙,不知多少回想掛冠求去,但每每思及他所堅持的臺灣主體意識教育尚未穩固落實,一股莫名的使命感,又打消了所有辭意,驅策他繼續為臺灣教育前進。尤其是拆換「臺灣民主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和「自由廣場」(大中至正)牌匾之後,所面臨的政治氛圍及媒體汙名化,那種內心的煎熬,實非一般人所能想像。杜正勝堪稱讓臺灣教育從「大中國主義意識」脫胎為「臺灣主體意識」的催生者。

杜正勝於二○一三年九月在「民進黨八年執政研討會」中相當有感地說:「有機會加入民主進步黨執政團隊,參與臺灣改造運動,純粹出於偶然的機緣;在我的生命主旋律上,不但是一段插曲,對民進黨而言,恐怕也是一種意外。然而八年的公務生涯,四年在故宮博物院,四年在教育部,我付出最真誠的生命,追求臺灣成為一個桃花源。這八年對臺灣人民,我相信可以無愧;對民進黨,我不知道會不會令他們覺得後悔?」二○一五年六月「高中生反課綱微調運動」之際,有「鄉民」將這篇發言內容貼到網路,在PTT引發的熱烈迴響。許多年輕鄉民對杜正勝的評價,出現了奇妙的變化。

舉例來說,有不少鄉民說:「媒體所害,那時候都覺得教育部長是白癡!」「我只知道媒體一直罵!」「長大才知道實情。」「真的都被三隻小豬汙名化了。」「 杜正勝應該是最有臺灣主體意識的部長!」「小英上臺,希望能再有這樣的部長!」這樣的轉變,除了這篇張貼在網路上的「民進黨執政八年研討」發言文章之外,還有一項重要原因,就是這些年輕人中學時期在學校所讀的歷史,都是杜正勝擔任部長時依據「同心圓史觀」所修訂的,「種甚麼因,得甚麼果」,這種評價的轉變,也肇因於杜正勝自己對臺灣本體意識教育的堅持。身為一個歷史學者,一個充滿歷史使命感的歷史學者,提出了同心圓史觀,建立了臺灣主體意識的教育論述;出任教育部長,四年的時間,確立了臺灣主體意識的教育走向,對臺灣未來的發展影響深遠。

第二、四大施政主軸,培養新時代的新國民

二○○四年五月,杜正勝接掌教育部,他將一九二九年公布的《中華民國教育宗旨》束諸高閣,提出了四大施政主軸:培養現代國民、建立臺灣主體性、拓展國際視野、強化社會關懷。綱舉目張,教育部一方面將正在進行中各項施政,歸類到四大主軸之中,另方面再根據四大主軸目標方向規劃了一系列新的施政,例如,杜正勝認為培養現代國民,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吸收知識和激發創意,所以他特別重視語文能力的提升,反對限縮孩子創意思考能力的選擇題測驗,因此推動基測加考作文。寫作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意。語文能力提升了,吸收知識的能力自然提升。聯合國所提「四大學習支柱」之中的「學習吸收知識的能力」(learning to know),也非常重視語文能力的提升,因為語文能力是吸收知識的基礎。「四大學習支柱」之中的「學習實物操作的能力」(learning to do),是要孩子從實務操作中學習知識、活用知識、激發創意。

四大施政主軸要強化學生關懷社會,懂得關懷社會的人,人際相處的能力(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自然提升。「四大學習支柱」中的自我實現(learning to be),前提當然是要能認同自己,認同自己生長的土地,總之,四大施政主軸和「四大學習支柱」的目標方向是相合的,都具有二十一世紀教育的前瞻性,其目標都是培養能夠接受未來挑戰的新時代的新國民。「四大學習支柱」是為全世界的受教者所打造的學習目標,四大施政主軸則是專為臺灣學生量身訂造的,尤其是「建立臺灣主體性」,絕對是臺灣特有的,而且是杜正勝的獨到創見。

杜正勝提出的四大施政主軸,是由他的同心圓史觀貫串起來的。依據同心圓史觀,臺灣的教育,圓心就在臺灣,因此臺灣的教育應該以臺灣的學生為核心,先提升臺灣學生的基本能力,包括語文能力、創意學習能力和公民素養等,認同臺灣這塊土地、關懷臺灣這塊土地,再和世界接軌,成為認同臺灣且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化國民。杜正勝所提的四大施政主軸,雖已時隔十餘年,但其目標明確且仍深具前瞻性,實可作為後繼教育部長的重要施政參考。

*本文選自《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時報出版。本書作者韓國棟二十年來深耕台灣教育現場,為台灣資深文教記者,他將帶讀者回到每一個爭議事件的歷史現場,也訪問前教育部官員莊國榮、吳財順,回頭對杜正勝的施政進行再評價。

《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韓國棟著,時報出版。(時報出版提供)
《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韓國棟著,時報出版。(時報出版提供)

《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新書分享會

與談人:韓國棟、杜正勝、莊國榮與特別來賓游錫堃、黃益中
時間: 2016年3月18日(五)14:30~16:00
地點:慕哲咖啡館(台北市紹興北街3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