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專文:六四黑雲壓城─從季辛吉晚年的兩本著作談起(2)

2016-02-19 06:40

? 人氣

在雷根政府推動下,「1982年8月17日發表的第三個『聯合公報』,成了美中關係基本架構的一部份,在後來的高級別對話和聯合公報中經常重申,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語詞。第三個『聯合公報』居然得以同尼克森訪華簽署的『上海公報』和卡特任內簽署的『中美建交公報』相提並論,實在有些奇怪,因為這份公報內容相當模糊,對於未來而言,實是困難重重的路線圖。」依「817公報」的內涵,季辛吉直言:「華盛頓通過技術轉讓和對各種武器系統『水平』的創造性解釋,給台灣提供的軍事支持,時間之長、內容之充實,都似乎為北京所始料不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72年2月27日,中美兩國政府在上海簽署《聯合公報》,2月28日發表,又稱《中美上海公報》,簡稱《上海公報》。(取自中國評論月刊網路版)
1972年2月27日,中美兩國政府在上海簽署《聯合公報》,2月28日發表,又稱《中美上海公報》,簡稱《上海公報》。(取自中國評論月刊網路版)

蘇聯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的戰略攻勢暢行無阻,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幾乎在它週邊各處都遭遇協同防禦,在許多情況下遇到積極抵抗。「以前美國和中國建立聯盟,是因為他們視彼此為戰略伙伴,共同面對威脅自己生存的大敵;現在兩國的聯盟漸行漸遠,既然蘇聯的威脅開始減退,中國和美國實際上變成了僅就某些利益一致問題合作的權宜伙伴。」同時,隨著中國經濟上採行改革開放的成功,國力愈強,蘇聯反因國力愈「消」,威脅愈減,鄧小平又將中國拉回「三個世界」的理念,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不參與超級大國的競爭。

從「黑雲壓城」到「蘇東波」

被季辛吉形容為「我所認識的最為老練的外交部長」──錢其琛,在『外交十記』一書,自述道:「在我擔任外長十年期間,中國外交所經歷的最艱難的時期,莫過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那段時間……從一九八九年六月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短短一個多月裡,美國、日本、歐共體和西方七國首腦會議相繼發表聲明,終止與中國領導層的互動,停止向中國軍售和商業性武器出口,推遲國際金融機構向中國提供新的貸款。一時電閃雷鳴,烏雲翻滾,頗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味道。」這一「黑雲壓城」的「六四事件」,也使美國陷入窘境,美中關係面臨新的考驗。

就職不到五個月的布希總統,面對來自國內外要求強力制裁中國的聲浪,處境微妙,他認為:「對我來說,問題是如何譴責我們認為的錯誤行為並做出適當的反應,與此同時又保持與中國的接觸,即使這種關係現在必須『擱置起來』。」布希決定派特使秘密訪華,當美中關係處於敏感而又危險的時刻,鄧小平對美國特使斯考克羅夫特一行堅定表示:「(我們)打了22年的仗,死了2000多萬人,贏得了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取代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不是一句空話,過去幾十年的經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鄧小平甚至講出中國「不怕鬼,不信邪」的嚴重警告,並強調說,改善關係取決於美國的努力,因為「解鈴還是繫鈴人」。不過,後來因「蘇東波」變局,美國「大概不知中國能否抗得住此番風雨,因此採取了向後轉的態度」,鄧小平鑒於世局嚴峻,也在中國內部祭出24字指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