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台灣經濟的三大困境和四項對策

2019-01-11 06:50

? 人氣

作者建議,蔡英文總統應該召集「拚經濟國是會」。(蘇仲泓攝)

作者建議,蔡英文總統應該召集「拚經濟國是會」。(蘇仲泓攝)

2019年元旦,蔡英文總統談及美中貿易戰,對台灣的總體經濟、產業發展、金融穩定帶來一定的衝擊。蔡總統表示,台灣的經濟體質深受美中兩國的牽動,所以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所幸在這兩年,政府一直在為這一刻做最好的準備。無論是「5+2產業創新計畫」帶領產業轉型,或者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投資公共建設來擴大內需,或是「新南向政策」的全球多元布局,努力調整過去過度依賴中國的經貿戰略,這些都是為了要來因應國際劇烈的變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總統的這些經貿戰略大方向是正確的,但她對台灣經濟所面對的結構性困境還是認識不足,最近國發會提報的「因應2019總體經濟變動政策規劃」,藉由活絡國內消費及投資,擴大內需動能來驅動經濟,仍然只是一個零敲碎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案。

台灣經濟面臨三大結構性的長期困境,需要四項根本性政策來應對。

台灣經濟面臨的第一大結構性困境,就是國內投資不足,國外投資過度。2008-2017年,台灣GDP從4170億美元增長到5793億美元,增長39%,此增長只有20%來自投資拉動,而一般發達國家30%,中國45%來自投資拉動。同期,台灣國際投資淨資產卻從5589億美元增長到11808億美元,增長110%。台灣國際淨資產額全球排名第5,是GDP的2倍多。2019年1月1日起,行政院「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實施三年,全面歡迎台商回歸。可是,財政部還在研擬「海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草案規定,匯回資金只要接受專戶控管,投入政府重點扶植產業的實質面投資,專法上路一年內匯回,可適用百分之十的優惠稅率;一年以上、兩年以下匯回,則適用百分之十二的優惠稅率。

台灣經濟面臨的第二大結構性困境,是政府(中央+地方)財政收入佔GDP比率太低,只有15%,而美日中都近30%,西歐在40%。同時,台灣人對舉債很反感,所以政府總體財政狀況很好,全世界排第十位,長期債務只相當於GDP36%,歐美國家大都在100%左右,日本250%,而且這三年來,台灣負債比率逐年下降。問題是政府稅收少,負債又這麼少,哪來的錢去發展公共建設?台灣人不交稅,卻一直罵政府不會拚經濟,台灣「又老又窮」。

台灣經濟面臨的第三大結構性困境,是人口老齡化而勞動參與率太低。台灣人均壽命80.4歲,而65歲以上老人佔人口總數近15%,早已是高齡社會。可是,台灣平均退休年齡男62.8,女60.7,明顯低於南韓男73,女70,日本男69,女67。2017年底,台灣15歲以上人口2004萬,只有1180萬勞動人口,勞動參與率59%,而韓日美都在63%左右,其中55-59歲,台55%,韓72%,日81%,美78%;60-64歲,台36%,韓61%,日65%,美55%。台灣老人過早退休,經濟缺乏熟練工人,增長動力不足。台灣高齡人口勞參率嚴重偏低,同軍公教退休過早有關,但不是主因,因爲軍公教佔勞動人口只有6%,主因是大多數勞工自雇或受雇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平均生存13年,長年在中小企業受雇或自雇,50歲後失業,再就業很困難,幹脆就不工作,料理家務了。所以,政府花錢,加大對50歲以上勞工再就業的職業培訓很重要,鼓勵企業雇用50歲以上高齡工人也很重要。

20181110-SMG0035-天如專題_H2017年底各縣市人口老化指數(風傳媒製表)
2017年底各縣市人口老化指數(風傳媒製表)

搞清楚這三大結構性困境,才能對症下藥,建議蔡總統立即推出四項應對政策。

首先,修改財政部「海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草案,對台商匯回資金三年內全部免稅!台灣國際投資淨資產1.2兆美元,如果三年內能吸引10%,即1200億美元回流(台灣GDP近6000億美元),投資產業升級5+2,資金進入實體產業發展而不是房地產,是可以通過行政措施引導的。如果三年GDP增長超過20%,財政部還怕收不到稅嗎?

其次,在台灣國際投資淨資產中,央行外匯儲備佔了4500億美元,政府應該將外匯儲備拿出10%,450億美元,模仿新加坡「淡馬錫模式」,成立一個主權基金,主要投資支持5+2的產業升級。這個基金要找美歐日30家最大的創投基金管理公司,按產業成立30個不同基金,讓他們去找國際資本市場融資,融來資金後,台灣主權基金可以1:1配資,可達到900億美元創投基金規模,一起去購買美歐日創新科技智慧產權,聯結台灣5+2產業轉讓創新技術,推動技術商業化和創新公司上市。同時,台灣主權基金可以要求這30家創投公司在台灣開辦公室,把台灣創投基金管理行業升級和國際化。

作者主張台灣也應該成立「主權基金」,圖為新加坡淡馬錫。
作者主張台灣也應該成立「主權基金」,圖為新加坡淡馬錫。

再次,台灣有近10兆台幣的國有資產,將其中一部份盤活,通過證券化上市,可以提高經營績效和資產回報。國有財產上市發行新股佔整個公司一定比率,如25%至49%,政府可以保留51%以上股份,對經營有控制權。政府可以學習各國公用事業公司上市的經驗教訓,在公共利益、員工利益和股東利益三者之間找到平衡。特別是,政府可以設立青年廉租房信託基金並將其上市融資,該基金可長期承租國有的土地或閑置的房屋,改造成廉租公寓,並利用資本市場融資,不斷擴大規模達到5000億台幣,開發50萬個10坪左右的青年廉租公寓,出租給30歲以下的年輕人。

最後,立即將「長照2.0」升級為「長照3.0」,提供全民長照服務。發達國家的長照開支一般佔GDP 1.6%,而老齡化的台灣卻不到 0.2%,只有300億台幣,服務不到20萬人。目前台灣有近百萬人需要長照服務,每年需要1200億台幣。但是這錢怎麼來?建議政府立即發行5000億台幣20年期「長照特別公債」,盡快建立起全民長照服務產業,同時在「全民健保」基礎上,建立「全民長照保險」制度。如果將「全民健保」多收15%為「全民長照」保費,每年就可多收800億,加上遺產稅和菸稅300億,和長照使用者部分付費,如同「全民健保」,這應該能維持「全民長照」運作和支付「長照公債」利息。發展出長照服務產業,培訓50萬50-65歲的長照服務員,提高高齡人口勞參率,對台灣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長遠好處。

建議蔡總統盡快召開「拚經濟國是會議」,把行政院各部會首長、各個立法委員、各縣市的首長、中央銀行行長、在野黨領導人、各工商團體和勞工團體代表,各方智庫人士等召集起來,深入討論經濟到底要怎麼拚。這個拚經濟會議,不要討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經濟政策,而是為台灣十年、二十年經濟升級換代規畫路線。台灣經濟如何轉型升級?年輕世代相對剝奪感的問題怎麼解決?社會如何面對老齡化?基礎建設的水平和速度怎麼提高?這些基本問題需要全社會來集思廣議,凝聚共識。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著作《意外的國父》(八旗,2017),《冷戰中的兩面派》(有鹿,2014)。

本篇文章共 4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8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