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片、油條含丙烯醯胺恐致癌 食藥署訂指標值

2016-01-07 18:00

? 人氣

丙烯醯胺較常見於高溫油炸或烘烤澱粉類食品,食藥署7日發布丙烯醯胺的參考指標,供企業參考改善。(Campus France@flickr/CC0 1.0)

丙烯醯胺較常見於高溫油炸或烘烤澱粉類食品,食藥署7日發布丙烯醯胺的參考指標,供企業參考改善。(Campus France@flickr/CC0 1.0)

金黃酥脆的洋芋片與早餐店人氣商品油條,總能讓人食指大動,但油炸物於製作過程,會產生「丙烯醯胺」,有致癌的疑慮,食藥署7日發布丙烯醯胺的參考指標,以歐盟指標值為本,當中洋芋片、黑糖、薑餅及油條之指標值為1000 ppb最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丙烯醯胺為不飽和脂肪酸,較常見於高溫油炸或烘烤澱粉類食品,在超過攝氏120度加熱條件下,食品中所含的「天門冬醯胺(asparagine)」與「還原醣」會形成丙烯醯胺,例如馬鈴薯、穀類等,咖啡產品亦可能生成丙烯醯胺。

食藥署考量台灣民情,食品丙烯醯胺指標值納入國人愛吃食品油條與黑糖。此外,還包括即食的薯條、洋芋片、麵包類製品、早餐穀類、餅乾、脆麥餅、薑餅、烘焙咖啡、即溶咖啡、非穀類嬰兒食品、嬰幼兒餅乾及麵包乾、穀類嬰幼兒食品。

丙烯醯胺指標值。(取自食藥署)
丙烯醯胺指標值。(取自食藥署)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表示,丙烯醯胺對動物具有致癌性,但流行病學之研究尚不足以證明為人類之致癌物質。目前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及其他先進國家皆未訂定食品中丙烯醯胺限量標準,主要藉由提供食品業減量參考,食藥署重申,指標值非衛生標準值,供企業參考改善,減少丙烯醯胺。

食藥署呼籲,國人應減少或適量食用高溫油炸或烘焙的食品,並搭配運動,使身體的機能維持正常,減少攝入丙烯醯胺之風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