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選舉是一個市場:從2014台北市長選舉看2016總統及立委選舉

2016-01-04 05:50

? 人氣

(二)廣告行銷形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除了傳統的廣告看板、公車廣告、競選歌曲、選前之夜的最後造勢晚會以及競選廣告以外。因為網路、媒體的發達,競選期間候選人的公開場合談話、舉止都會受到來自公眾的關注,無論對候選人或選民而言,這都是一種廣告行銷。而在經濟學上廣告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本身產品的能見度、知名度以外,更有區別自身與對手異質產品的功能。但是同時廣告就像兩面刃,除了提高銷售以外,要是廣告做得不好引起消費反彈,同樣也會重創銷售量。

連勝文的廣告的方式運用了大量傳統的競選模式,但這都需要昂貴的經費。礙於本身予人權貴的形象,廣告做出來的效果不但沒有拉開與對手的距離,過高的成本反而加深了給人權貴、錢很多的觀感。反觀柯文哲選舉模式大量運用網路媒介,不但限制選舉經費更公開自身選舉經費,運用少量的成本營造出親民、公開的形象。

20141025-SMG0045-013-柯文哲V.S.連勝文141025.jpg
兩位政治素人都曾失言,但是對比失言後的態度和反應,深化了雙方異質性產品的區別。(資料照,風傳媒合成)

兩位都是政治素人,在公開場合都有失言,在電視媒體的渲染下同樣都引起反彈。選民消費者的反應基本上就是一種市場調查,而候選人的態度就是一種服務態度、品質保證。但是對比失言後的反應,比起連勝文候選人的推諉,柯文哲反應是道歉、會改進。兩者態度的對比在電視網絡媒體的渲染下,深化了雙方異質性產品的區別。

由此可見在這次選舉,廣告的行銷在於區別彼此優劣的效果,重點非經費的多寡,重質而不重量,花的廣告成本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是對自己的一種限制與阻礙。

三、結論:

    這是一場不同於以往台北為藍綠對決的寡占市場選情,受到來自網路技術快速、傳播力強、低價、便利的特性影響,使得候選人的特質、宣傳效果、廣告行銷方式、議題辯論的廣度及深度充分地在網民(消費者)間得到關注及討論。帶來影響如下:

(一)打破素人參政進入寡占市場障礙。
(二)打破以往昂貴的競選廣告模式,廣告行銷的重點在於重質不重量。
(三)候選人在公開場合對議題的看法、發言與態度,亦為一種廣告行銷。
(四)深化了候選人之間異質產品的區別。
(五)候選人在政黨品牌的重要性降低,執政能力、政見、候選人形象在選民投票時成為更重要的指標。意味著台灣選舉市場的需求內涵改變,非藍綠政黨品牌作為異質產品的選擇,而是以執政及候選人能力作為異質產品選擇的劃分。

以上是受到網路媒體技術的突破與影響,台北市長選舉,柯文哲候選人能以素人的身分參政,打敗來自國民黨力挺、奧援的候選人連勝文,高票當選台北市市長的原因。以此為借鏡,網路技術的發酵對於未來的總統大選影響不管是對於政黨方面、候選人方面,將產生小黨林立、多位政治素人參政、以往政黨品牌弱化的情況,因此傳統藍綠兩黨必須將選戰重點聚焦於政策與經濟發展,統獨議題將不再是鼓勵選民投票的主要賣點,小黨或新興素人參政同樣也必須以提出解決內政問題作為焦點。

在網路技術發達且普遍的情況下,已然成為輿情、意識形態、價值觀的表達平台,具有重要的民意參考價值,必須多加關注並回應社會與政策問題。畢竟在每個人都是資訊來源發散與分享點的形況下,資訊不再由政黨作為單一傳播的來源,人民有了多樣的資訊來源與價值判斷的反思空間,此將為新世代的選舉方式。到了選戰最後衝刺階段,不管各政黨或候選人都必須在網路資訊媒體多下工夫。

*作者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班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