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觀點:總統辯論明快流暢,蔡朱宋各有發揮

2015-12-28 07:00

? 人氣

總統候選人第一場電視辯論會27日登場,宋楚瑜、朱立倫、蔡英文。(公視提供)

總統候選人第一場電視辯論會27日登場,宋楚瑜、朱立倫、蔡英文。(公視提供)

相較於於昨日副手辯論的表達生澀、論點無交集與網路連署提問的謬誤,今天登場的總統辯論顯然精彩且有深度。針對這樣的差異,我們先從幾個基本面的層次進行分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政治資歷、學術涵養、思維邏輯與溝通表達應屬台灣各政黨精英,展現總統的戰略高度、國際視野與領導力理當恰如其分。

其次,先前政見發表會已讓候選人對於政策基本原則立場與具體規劃有所闡述,再加上資訊網路社會的發達,各政黨也將其政策白皮書與政策主張至於官網,因此使得辯論無須針對政策細節進行討論,因此今天辯論的節奏明快流暢。

再者,政治活動畢竟是專業與藝術,昨天試行的網路連署提問暴露了台灣當下公民社會與審議式民主的不足,因為許多提問專業有限且邏輯謬誤。然今天透過「四報一社」的媒體主管提問,問題兼具敏感、矛盾、深度等面向,框限與指定式的提問導向,也使得候選人明白如何聚焦議題而有所發揮。

最後,三組候選人都自覺利用交互詰問進行借力使力、區別對待、製造矛盾的攻防技巧,雖然跳躍迴避、反質詢、逆向攻擊的情形層出不窮,但是仍然出現論點的群聚與交集效應,特別是反應在兩岸關係、政府治理、執政包袱、領導力等議題中。

在此背景下,這場辯論反而透露了幾個不可忽視的政治訊息與戰略意涵。簡言之,選情的政治需求反應了策略的設計。

朱立倫以「準在野」攻勢,催化藍營意志

國民黨選情堪憂,為了拉近與民進黨的距離,促使朱立倫繼政策發表會後,即採取先發制人、主動出擊的策略;其目的還是走傳統藍綠對決的路數,希望催化泛藍選民的投票意志。為達成目標,朱不斷利用申論的間隙、答辯剩餘時間、提問的設計將矛頭指向蔡英文,甚至不惜將宋楚瑜全然透明化或是進行負面攻擊。雖然朱仍提出了所謂「戰略三策」的建設性的改革方案,但是難改「準在野黨」的辯論風格。朱採取奮力一擲的策略存在高度風險,是否奏效猶待評估。

宋楚瑜為「關鍵少數」留伏筆

民進黨選情穩定領先,因此蔡英文反倒扮演「準執政黨」的角色,辯論主軸建立在執政後的政治願景與政策規劃,並嘗試稀釋選民對其疑慮,試圖達到選票最大化的效應,為了展現執政格局,針對國民黨犀利的批判與攻擊,蔡陣營早已進行議題的戰場設定。意即只針對關鍵議題(如兩岸關係或負面議題)進行答辯,雖然意圖將馬執政包袱與朱立輪進行連結,但至多點到為止或拉宋打馬。

至於宋楚瑜早以洞悉國民兩黨所採取的邊緣化策略,為了爭取對話與交鋒機會,只能在兩者之間的薄弱環節見縫插針或闡述省長理念與省府治理模式。宋在整場辯論中,通過經濟社會議題聯絡蔡英文重批國民黨的執政弊病;藉由國際與兩岸關係聯合朱立倫質疑民進黨執政的隱憂;或者透過批評兩黨執政的遺緒爭取中間選民的不滿。顯然地,宋楚瑜已將自身定位為「可爭取的關鍵在野黨」,似已為親民黨在選後的角色留下了伏筆。

蔡英文承認「九二事實」,具建設性

最後值得觀察的是,貫穿辯論的主要議題自然是兩岸關係與九二共識的政治意義。蔡英文除主動說明「積極溝通、不搞對抗、沒有意外」的立場外,更在「中華民國現有憲政體制」的說法下,積極提出「尊重九二歷史事實」的觀點作為「憲政體制」的合成要件。

相較於陳水扁過去提出的「未來一中」與「九二香港會談精神」的抽象,以及蔡英文上次選舉對於九二歷史的否定態度(兩岸並不存在『九二共識』,當然沒有『接不接受、承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問題)。「九二歷史事實之說」顯然具體且具建設性。是否意味民進黨在不否認「九二歷史」的基礎上,準備與中國大陸發展某種戰略再保證或對話的基礎,有待兩岸的專家學者的分析與溝通。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前中華辯論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