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腕打老虎,蔣經國大快人心:《戰後70年臺灣史》選摘(2)

2016-01-01 05:30

? 人氣

蔣經國返鄉才四個月,就爆發七七事變,中國展開全面抗日。次年春天,結束他一年的隱居生活,奉命到江西贛州去牛刀小試,江西是昔日中共的發祥地,那時尚未淪陷於日軍手中,蔣經國在江西做過保安處少將副處長、贛州縣長等職務。他在贛南深入基層,腳踏實地,經營地方,尤其注重培養正人君子的人才,他所創辦的幹部訓練班,大門口的木牌寫著「做官的莫進來,發財的請出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九四三年元月,僅三十三歲、時值盛年的蔣經國奉命離開贛南,到重慶出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這是國民黨的黨校,由蔣介石兼任校長,可見蔣介石用心良苦,刻意培植兒子在國民黨建立勢力。

隔年六月開始,日軍為了打通從中國到南洋的陸上交通線,在中國展開猛攻,華中、華南相繼淪陷,日軍直趨西南邊疆,重慶岌岌可危。蔣介石喊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踴躍號召青年從軍。青年軍共有八個師,是當時國軍的生力軍,蔣經國奉命擔任「青年軍總政治部主任」,實際掌控了青年軍。

抗戰勝利前夕,美、英、蘇三強簽訂《雅爾達密約》,美、英兩國答應戰後蘇聯在中國東北取得特別權益,又答應外蒙古獨立,以交換蘇聯對日宣戰,減少美軍登陸日本作戰的生命犧牲。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蔣經國奉命協助宋子文到俄國談判,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當年,史大林送蔣經國去農村、去礦場、去工廠,受盡折磨,此一時,彼一時;十四年後,他與史大林在談判桌上平起平坐,唇槍舌劍,你來我往,折衝樽俎。時代的巨輪,推動歷史人物的起起落落。

宋美齡干涉,打不成老虎

一九四六年六月,國共內戰開始,蔣介石挾優勢兵力採取「全面進攻,速戰速決」的戰略。氣勢凌人,連戰連勝,十月中旬,蔣介石對戰局做出樂觀的估計說:「五個月內打垮共軍。」

不料,毛澤東採取「以退為進,拉長戰線」的戰略,消耗國軍的兵力和財力,內戰曠日持久以後,共軍先在東北打敗國軍,接著進軍中原,蔣介石才恍然發現當初過分低估中共的力量,原本以為短期就可獲得軍事勝利,再回過頭來解決經濟問題,沒想到戰爭愈拖愈久,而且喪師失地,問題日益嚴重。此時,國民政府才感到經濟戡亂比軍事戡亂更重要,可是為時已晚,無力回天。

為挽救經濟的全面崩潰和通貨膨脹的日益嚴重,國民政府在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九日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內容要點為:

1.發行二十億元的「金元券」,限期以三百萬元法幣兌換一元金元券。

2.禁止人民持有黃金、白銀、銀幣及美元等,並限期兌換為金元幣。

3.限制各地物價必須停留在八月十九日的水準上,以穩定物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