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鷹9號火箭陸地成功回收 SpaceX降低航太成本

2015-12-22 19:39

? 人氣

獵鷹著陸
獵鷹9號的著陸點。(取自SpaceX 臉書)

網路大亨相互較勁 技術進步突飛猛進

「這就像你坐飛機從舊金山到洛杉磯,然後把飛機丟掉,等下次要回舊金山的時候再去生產1架飛機一樣。」這是1位SpaceX工程師對傳統航太工業的形容。然而,搶攻火箭回收市場的公司不只馬斯克1人,網路公司龍頭亞馬遜(Amazon)總裁貝佐斯(Jeff Bazos)於2000年開創的民間航太公司藍源(Blue Origin),也在分食火箭再利用的大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Blue Origin還早了SpaceX約1個月的時間,讓發射出去的火箭成功著陸。11月24日,Blue Origin旗下1架火架在飛達距地表100.5公里後,成功垂直著陸,成為航太史中首架成功回收的火箭。貝佐斯驕傲地說,「完成火箭的重複使用,很有可能在產業中重新改寫規則(game changer)。」

正因2位富商將航太工業的革命性技術視為戰場,這2家公司也常被拿來比較。Blue Origin的火箭只能垂直飛行100公里,SpaceX卻能直衝300公里以上的太空;Blue Origin的火箭最高飛行速度約每小時4600公里,SpaceX的則高達約26000公里;最重要的是,Blue Origin的火箭不具備發射衛星的能力,SpaceX的則可以。對工程師來說,在技術層面上,2家公司回收火箭的技術不可同日而語。

獵鷹著陸
發射前的獵鷹9號。(取自SpaceX臉書)

有趣的是,在SpaceX的火箭成功著陸後,Blue Origin執行長貝佐斯在推特發文「祝賀」SpaceX,「恭喜SpaceX完成火箭推進的著陸任務,歡迎加入成功回收火箭的行列。」暗喻自己才是首位掌握該技術的公司,諷刺意味濃厚。

NASA自2011年太空梭計畫除役後,都得仰賴俄國的太空梭將美國的太空人送至太空站,光是運輸1位太空人就得承擔8000萬美金的成本,於是在2014年9月分別與SpaceX與波音(Boeing)公司簽約,以26億、42億美金的合約金,希望能由美國本土的航太產業來運輸太空人力、物資。按照NASA的時程表公告,最快將在2017年由上述2家公司負責太空站的人力運輸;國際航太業則盛傳,SpaceX掌握了回收火箭的技術後,在訂單方面的成長將如虎添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