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總統候選人的青年對談─失望與釐清

2015-12-08 06:10

? 人氣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親民黨總統參選人宋楚瑜、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陳建仁出席2016總統大選青年對談(曾原信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親民黨總統參選人宋楚瑜、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陳建仁出席2016總統大選青年對談(曾原信攝)

我必須先說,對這次總統候選人與青年對談中,最讓我失望的不是哪個候選人沒來,主辦單位有許多出包,或是誰的言論空泛,而是這次對談的主體─青年自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當時在戶外等入場時,本來以為會有很多人來聽和等。但當我入場,坐在前排,等待候選人到場,我往後一看,只有很少的人排隊入場。即使快要開始時,也才坐滿一半,後一半的座位只有小貓兩三隻,有些還在滑著手機。當青年爭取所謂的18歲投票權時,當許多青年大喊公平正義與世代差異時,當大眾認為青年人在關心政治時,我們青年參與這個活動的踴躍程度竟是這麼差,讓我對這陣子青年參政的信心有點損傷。當然我自己也會推論青年不太踴躍的可能原因:最有可能當選的候選人沒來、天候不佳、網路發達許多人直接網上觀看、資訊沒有流通完全、入場票各校分配不均、總統選舉熱度不足…。

但我再想更多理由,也覺得這一切不該成為絕對的藉口。試想今天這場青年座談會熱烈爆滿,連樓上的座位席可能也需要開放時,政治人物所感受到的壓力會不會更大呢?當這些檯面上的政治人物看到青年的踴躍時,會不會適度調整自己的政策方向,多重視青年的聲音呢?在政治這個場域,千萬不要相信政治人物的信念或是良心,這些虛無的東西或許能在少數政治人物上有所作用,但在大多數身上是沒有的。我們應該要相信壓力,相信我們多參與政治時,他們所無法忽略的青年政治力與活力;如此一來,他才有可能在選票壓力或形象壓力下,做出更多的讓步和妥協。不要不相信人數的力量。今天立法院只有三個立委或一個委員會簽的決議,跟有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的立委一起做的決議,有沒有力量差距呢? 行政院在制定政策時,比較會把哪個加進考慮呢? 俗話說: 眾怒難犯,就是在說這個道理。不要永遠只想政府或政治人物施捨,而是該自己站出來,為自己的權益爭取,關心自己的未來。

從主體看完,再來觀察三位與談人。不同部分的議題與談論,三方各有得分各有拿捏不恰當的地方。而且可以發現各與談人的論點與論述並無特新意,大多數是老調重彈。但三位候選人都有展現基本風度。首先來講陳建仁。本來不是總統候選人來時,他就代表比較吃虧的那一方。加上他本身是政治素人,本身論述能力以及辯論能力也比較占下風。因此在面對砲火時,總會顯得比較偏防守的那一方。還好這整個活動採取的形式比較偏個人問答的對談性質,而非辯論,才使得陳建仁整體不會扣分太多。個人推論應該是陳建仁在學術界打滾時間較長的緣故,所以他在青年教育(包括高教本質和研究教學比例失衡的問題)的議題上,論述的較為清晰,並一直強調各校特色化的需要。他兩度以同樣大小的制服來比喻目前的高教政策,說明現在政府並無法讓各種不同類型的學校「適性發展」。這方面的論述,對他本人來說是加分許多。

然而,在之後「青年居住」、「青年就業」和「稅負及財政問題」的議題上,由於剛進入選戰和專業本不在此的緣故,陳建仁一直空轉於模糊論述中,且一直跳針式地提到民進黨、蔡英文的政策方向,讓人感覺他十分不熟悉此議題,且對於朱立倫的攻擊不能有效回擊,使得他在此的扣分不少。最後在做結論時,很明顯地看出他在看稿。雖然全稿的內容架構及用詞非常貼近青年,像是魯蛇或是做好做滿…等,也不忘用在野黨的優勢─運用對執政黨的不滿,來進行完美的結束。然而,本身陳建仁在演說上,本身就不在行,加上數度被台下的抗議聲打斷,使得原本還算不錯的講稿失色不少。整體來說,陳建仁作為代打的事實並不會對蔡英文有多大的選情損益,蔡英文應該盤算過青年對國民黨的厭惡大過對民進黨的不滿,所以她不親自出席,事實上也不會造成青年票的大量移轉。但這次對談更凸顯陳建仁政治素人的角色以及他對議題的不熟悉。

宋楚瑜主打的策略仍是突破藍綠僵局和製造深入各地的基調,使自己的能見度能再高一些,試圖突破媒體指報藍綠的困境,並不忘時時酸藍諷綠,也因此博得不少掌聲。然而,雖然他一直主打以青年為主,但從他說話的口吻、語調可以發現他真的老了,跟時代有些距離,對於現今台灣的許多議題也不再熟悉。他只是一直提到深入許多地方進行訪談,並在政策討論中提到許多實際的地方經驗,沒有脫離自己宋省長的角色。只是有些只顯得邏輯怪異,像是他說自己問一些地方經費是怎麼來的,地方人士則是答曰抽取砂石(別覺得奇怪,他真的這樣說)。最後提到這個就是財政開源的實際案例。這讓我不禁想到盜採砂石。

更讓人失望的是,宋楚瑜一直亂開選舉支票,甚麼學貸零利率,讓人啼笑皆非。他應該自己心知肚明自己不會當選,他只是為了親民黨曝光率而奮鬥,所以在政策上面並無著墨過多。政策面上,他比較有新意的就是在產業過度偏重北部,導致許多人口、房價的問題,並提出地方產業多元化的方案。其他政策提出並無特別新意或不同於其他候選人的論點。然而,宋楚瑜在最後結論的部分,用了一個比較價值導向的演講作結,提倡、強調民主的重要,以及台灣政治以民主為核心的理念,最後再扣提到年輕人身上。這是個聰明的方式,也是漂亮的結束。結束時雖然重點在於各自理念主軸的重新加強,但以他自己為威權時代服務的人,這樣跳脫藍綠、提倡民主的小結,是他這場對談的最大亮點。

相對陳建仁的生疏和宋楚瑜的不切實際,朱立倫在這場對談中,整體上屬於比較了解政策架構的人。他是個明白人,知道執政黨對他選情的拖累,換柱對他清新形象的重傷,也知道許多政策上的現實,很明顯看到他的商管專業。尤其在年金稅制和社會住宅他下的功夫是其他兩位所不及的。他在青年居住問題上,以一些數據與實際的尖銳提問,直接挑戰陳建仁所提出來的民進黨版政策。這個議題他加分算蠻多的。

至於年金及稅制上,朱立倫提出一個真正重要的事實:財政的不足、壽命延長造成年金破產之可能和在證所稅的基本錯誤,尤其是壽命延長所導致的年金壓力,他說明政府支出長照的不可能,也加強自己在保險、年金政策上的表面正確性。這些事實的提出對他來說是很大的幫助,而且也成功回覆其他兩位對他的攻擊,甚至成功攻擊。

當然,不是說朱立倫就很具體且完美,像是如何讓房東願意出租空房,他沒提出誘因;在教學與研究分流下,如何具體評鑑教師的教學成果,他雖有提出以學生成就做為考量,但這一切仍十分模糊。但總歸來說,他在政策說明及提出面,算是三者中比較完整的。他自己應該也知道這會對他有不少加分作用,因此他多次沒講完時間就到了,可以看出來他想要在這方面做更多的論述。但他最大的問題是:沒法激起人家對他的熱情。他沒有擺脫馬英九的陰影,也沒有提升因換柱而師的正當性,更無法修補他清新的形象。朱立倫會讓人感覺他是個精算師,一位點出事實的指路人,卻無法讓人敬重他,覺得他是個良好的掌舵人。他能指出一百種事實,卻無法讓選民信服,這也是他選情沒有起色的主要原因。

總結來說,這場對談對於各自的加分不大,這比較像是理念與政策的重提、再呼籲。對於一般沒有特別關注選舉的青年來說,或許會有基本的輪廓認識;但對一些長期關注的青年來說,這都是老調重彈,了無新意。對陳建仁來說,這是一次很好的練習機會;對宋楚瑜來說,這是再一次宣傳自己的機會;對朱立倫來說,這是稍稍提升自己形象的機會。但這場對談只是一次機會,而不是扭轉選情的轉捩點,因為基本沒有任何具體細節,沒有任何改變。在面對抗議學生時,民進黨還是避開南鐵東移不談,國民黨還是閃躲迫遷徵收的爭議,親民黨面對這些議題仍沒有足夠的對策與強烈的立場,來推動這些兩黨不願面對的事件處理。甚麼都沒改變,甚麼都沒增減,這還是場無聊的選戰,大家還是在空轉。聽完後,我還是只有失望。

*作者為政治系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