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觀點:呼吸的石版屋,舊好茶的保存之路

2015-11-28 06:00

? 人氣

今年10月15日,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WMF公布2016年「世界建築文物守護計畫登錄名單」,屏東縣霧台鄉舊好茶 Kucapungane石版屋聚落入選其中,肯定了魯凱族文化價值,卻也突顯了石版屋聚落面臨瀕危狀態。政府及民間紛紛重視後續保存維護問題,文化部此刻也在規劃舉辦記者會,對外公開後續的維護措施。一個古老的舊部落,孕育魯凱子民的文化生命,如今躍上國際舞台,引起國內討論,然而,究竟要面對哪些挑戰?如何保存具有重要文化意義的石版聚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了調查舊好茶部落的現況,瞭解石版部落的保存挑戰與族人想法,趁著11月旱季,我們一行人扛著器材,跟著舊好茶居民小獵人,漢名「杜義雄」,步行了九個小時,才抵達舊好茶,部落就正對著中央山脈南端最高山—北大武山。

通往舊好茶之路頗為遙遠。(作者提供)
通往舊好茶之路頗為遙遠。(作者提供)

小獵人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生火。生火,即是生活。因為台灣氣候潮濕,這把火就像是房子的肺,幫助石版屋呼吸,也能將蟲子薰走,同時還能提供三餐炊煮。

石版屋如同大地的黑珍珠,隱身山林中蘊含原住民祖先的古老智慧。小獵人揭開石版屋美麗的秘密他說,從祖先沿襲的生活,族人都用樹材生火,冉冉上升的炊煙,裡頭富有木柴油脂,油脂會黏在石版跟橫樑之間,成為石版屋的保護劑,也是人生活的氣味。「石版屋就是這樣,黑都黑的發亮。」

石板屋入部。(作者提供)
石版屋入部。(作者提供)

小獵人重拾傳統生活,這一切得從修復石版屋開始說起。20年前,他曾在台北工作,四天就可以賺取20萬元高薪,但賺了大錢,他心裡卻沒有因此感到快樂,所以他回到部落,看到逐漸破碎的石版聚落,決心向養父學習蓋石版屋技術,重新回到山林過生活。

小獵人帶著我們進行了一趟部落巡禮,我們跟在他的後面,走在昔日的石版步道上,如今已成滿地碎石殘片,破損情況嚴重,「我現在要帶你去的區域是Tatukulu區域,很棒的一個地方,我們這邊總共有十三個區域啊!可是這邊的石牆疊的牆特別漂亮!」

小獵人話一說完,隨即拔起腰間的刀,砍掉眼前的雜草,好不容易,石階、石牆露出,至今都緊密地貼合在一起,驚嘆祖先們的精湛工法。

這裡的石板屋會呼吸。(作者提供)
這裡的石版屋會呼吸。(作者提供)

過去在鼎盛時期,整個部落有三百多戶,房子沿著山勢緩緩地蓋了七層,在小獵人的記憶裡,過去的舊好茶宛如皇宮一般,但現在卻被冬日盛開的小太陽王爺葵搶盡風采,在這三十幾年來,石版屋被任由荒廢。沒有人住的房子,就像是被拔管的病患,逐漸失去了呼吸,生命也一點一滴地流失。

義守大學原住民族發展中心主任台邦‧撒沙勒,也是舊好茶的族人,他認為,保存石版聚落就要有人,「我們靜態的保存已經慢慢被挑戰,不僅古蹟建築、傳統聚落的外貌要被保存,原來在石版屋生活的人,也應該要嘗試讓他們重新去利用,甚至是讓他們重新回到石版屋去居住生活才會活化,但從靜態保存到動態保存,這中間就有一些問題要去克服,不僅交通要修復,經濟問題也是很大的一環。」

1980年,舊好茶在外來政府強勢介入,以及貨幣經濟的進入下,逐漸改變了部落生產方式,醫療、教育、產業生計等問題一一出現,加上交通不便,人口外流,傳統文化也逐漸式微。

舊好茶聚落有著美不勝收的山景風光。(作者提供)
舊好茶聚落有著美不勝收的山景風光。(作者提供)

八八風災過後,族人想要回到舊好茶的路,更是坎坷難走。回不去的,不僅是路難行,也是生活的轉變。在現今資本社會下,要全部族人回去已經不可能,但部落族人還是想盡力保存石版屋聚落,也等於是在保存回憶,因為人會忘記,尤其是年輕人。

「即使年輕人沒有留在部落裡,也能了解魯凱族文化。」好茶部落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再輝也提出建議,現在大部份部落的年輕人,都在外面讀書就業,要讓他們了解部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成立一個數位典藏庫,收集部落文化、音樂、服飾及語言。

好茶部落內部對於保存的策略,存在不同聲音,有人希望發展生態觀光,也有人希望維持傳統,拒絕讓馬路、資本直接開進部落,最終結果會是什麼?部落仍在探尋。

通往會呼吸的石板屋之路。(作者提供)
通往會呼吸的石版屋之路。(作者提供)

舊好茶的存在,記載了美麗與憂愁的生命印記,明年WMF將派員前往舊好茶,協助相關維護事宜,文化部及屏東縣政府也積極參與討論。但最終該如何維護?部落的決定才是關鍵。政府如何擴大部落族人參與,擬定全盤長久的保存策略,這是保存世界級石版屋的不可忽略的一環。

註:原住民電視台(第16頻道)已於11.27( 週五 )2100-2200首播。

11.28 (週六 )1700-1800重播。

網路直播(下載原視TITVApp)

FB粉絲專頁

影音中心

原民台官方網站

*作者為LiMA新聞世界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