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包青天、五燈獎嗎?這些老時代的文資影像如何保存修復,背後有這個團隊默默努力!

2018-12-25 08:10

? 人氣

影視文資保存、修復的浩大工程,目前已由台南藝術大學踏出第一步,透過清潔、數位掃描並修復華視、台視影像紀錄,期盼在完善影視文資保存制度的路上,作為開路先鋒。示意圖。(南藝大提供)

影視文資保存、修復的浩大工程,目前已由台南藝術大學踏出第一步,透過清潔、數位掃描並修復華視、台視影像紀錄,期盼在完善影視文資保存制度的路上,作為開路先鋒。示意圖。(南藝大提供)

同為「老三台」的華視、台視公司,在電視台稱霸一方的年代,不僅是播報新聞、傳遞資訊給民眾的重要管道,如《京城四少》、《包青天》等戲劇,以及五燈獎、傅培梅時間等節目,當年也廣受觀眾喜愛,回頭審視,不但可窺見台灣各年代的文化軌跡與社會脈動,且在數位修復、重新播映風氣盛行的今天,或許也可讓新舊影迷,重溫當年經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這些影像多來自膠卷年代,30、40年積累的份量若拉開來,動輒達到百萬呎長度,如何收藏、保存,未來又能如何運用,自然是需要面對的問題;這項浩大的工程,目前已由台南藝術大學踏出第一步,透過清潔、數位掃描並修復華視、台視影像紀錄,期盼在完善影視文資保存制度的路上,作為開路先鋒。

20181221-南藝大音像中心掃描、修復過往影像。(南藝大提供)
這些影像多來自膠卷年代,30、40年積累的份量若拉開來,動輒達到百萬呎長度,如何收藏、保存,未來又能如何運用,自然是需要面對的問題。示意圖。(南藝大提供)

南藝大為電視台清點文資、建立數位資料庫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從去年開始「電視產業資產價值評估計畫」,意在了解電視台的資產、價值該如何評估,亦可以此為基礎,建立影視文資保存、再利用的機制,並由南藝大媒體音像中心與華視公司合作,展開自1971年開台以來的資產清點。

華視《包青天》、《京城四少》等戲劇,曾在90年代風靡一時,是許多民眾難以忘懷的記憶;對於歷年自製戲劇,華視雖有保存戲服、劇本等幕後道具,然而礙於年代久遠、各部門保存狀況不一等因素,要在龐大的倉庫內尋找特定道具,簡直有如大海撈針。

20181221-南藝大音像中心掃描、修復過往影像。(南藝大提供)
南藝大團隊為華視清點、建立各類物品的數位索引資料庫,從去年2月至今,已完成9544套戲服、37件攝影設備,299部戲劇,共680本劇本的盤點與資料庫建立。示意圖。(南藝大提供)

透過此項計畫,南藝大團隊為華視清點、建立各類物品的數位索引資料庫,除了標註戲劇、年份外,也加入如「國語劇」、「台語劇」、「歌仔戲」等分類,從去年2月至今,已完成9544套戲服、37件攝影設備,299部戲劇,共680本劇本的盤點與資料庫建立,而在單一物件的保留外,也一併保存華視週刊、劇照,以及早年與新聞局、國防部相關的文獻等。

不只保存戲服!也盼重建當年的時空脈絡

南藝大媒體音像中心主任曾吉賢說明,對作品要用脈絡來思考,他以戲服保存為例,指出不能只看戲服,還要看劇本有沒有留下來、有沒有什麼明星穿過,戲劇有沒有過什麼報導等,他認為,電視劇影響很多民間記憶跟流行文化,不能僅用一件戲服或單一報導來看,也希望重建那部戲劇當時的時空脈絡。

這項清點、估值計畫,更引出下一步的影片掃描計畫。曾吉賢說明,當時在華視倉庫點出300多卷16mm膠卷,因為需要了解影片內容,才有辦法建立資料庫、評估價值,因此便由南藝大團隊進行清潔、掃描,卻挖掘出許多重要史料。

其中,如1973年由華慧英執導,現僅留存於國家電影中心的電影《大地牛郎》,以及1981年的自製動畫《平平與安安》,影片原檔即便沒有配音,仍可窺見當年台灣已有能力,製作出流暢的動畫卡通。

20181221-《大地牛郎》膠卷。(華視提供)
1973年由華慧英執導,現僅留存於國家電影中心的電影《大地牛郎》。圖為《大地牛郎》膠卷。(華視提供)
20181221-《平平與安安》劇照。(華視提供)
1981年的自製動畫《平平與安安》,影片原檔即便沒有配音,仍可窺見當年台灣已有能力,製作出流暢的動畫卡通。圖為《平平與安安》劇照。(華視提供)

此外繁多的報導影像、紀錄片,也可望成為重建民間歷史的重要素材。如媽祖誕辰紀錄片,據判應為70年代的北港,影像儘管已經褪色成近乎黑白,仍可在浩大綿長的陣頭中,見證媽祖信仰如何深植人心。

20181221-媽祖誕辰紀錄片。(華視提供)
媽祖誕辰紀錄片,據判應為70年代的北港,影像儘管已經褪色成近乎黑白,仍可在浩大綿長的陣頭中,見證媽祖信仰如何深植人心。圖為媽祖誕辰紀錄片。(華視提供)

而記錄樂生療養院的紀錄片,則拍攝當年院內設有磚窯、理髮院、豬圈等設施,讓病患培養技能,並為醫院賺取外快的情形,還有台南烏腳病事件的記錄影像等,都是可供民間、學界研究的重要素材。

20181221-樂生療養院紀錄片。(華視提供)
記錄樂生療養院的紀錄片,則拍攝當年院內設有磚窯、理髮院、豬圈等設施,讓病患培養技能,並為醫院賺取外快的情形。圖為樂生療養院紀錄片。(華視提供)
20181221-樂生療養院紀錄片。(華視提供)
樂生療養院紀錄片拍攝當年院內設有理髮院等設施,讓病患培養技能,並為醫院賺取外快的情形。圖為樂生療養院紀錄片。(華視提供)

「文資保存」從盤點、修復,再到數位化

林林總總的膠卷總共有364卷,目前都已於南藝大,進行清潔、掃描。在清點、評估價值外,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說明,第一年盤點後,第二步驟的數位化,目前已掃描120小時的影像,接下來就是要選擇影片來修復。

在華視資產之外,南藝大自1997年起,便協助台視典藏新聞片,這項已有20多年的合作計畫,如今也有望和華視的計畫結合起來,留存更多影像記憶,當中包含台視1962到1987年間的每日新聞膠卷,約計100萬餘呎,此外兩批1979到1991年間的磁帶,合計約9000餘卷的影帶,也已運抵南藝大典藏。

這批影像中,包含台視歷年連續劇、綜藝節目、歌唱節目,從五燈獎、楊麗花歌仔戲,到傅培梅時間都有留存,此外總統元旦講話、歷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等影像,也是台灣歷史發展的珍貴紀錄,現都已進行數位掃描。

20181221-媽祖誕辰紀錄片。(華視提供)
台灣歷史發展的珍貴紀錄,現都已進行數位掃描。圖為媽祖誕辰紀錄片。(華視提供)

文資保存華視僅開端 未來盼建立評估制度

對於影視文資的保存,曾吉賢說明,依據目前《文資法》規定,影視資料是歸為古物類,但要判斷是古物、重要古物,還是列冊追蹤的依據,目前還很單薄,也希望這個計畫,未來能夠協助建立評估標準。

曾吉賢並呼籲,過去大家都覺得,只要典藏電影而已,現在文化部應該訂定影視音媒材的保存制度,從台灣歷史性文物的保存政策來看,華視只是第一步而已,像公共電視早期也有很多珍貴紀錄,都可以思考是否要建立資料庫、數位化。

20181221-樂生療養院紀錄片。(華視提供)
對於影視文資的保存,曾吉賢說明,依據目前《文資法》規定,影視資料是歸為古物類,但要判斷是古物、重要古物,還是列冊追蹤的依據,目前還很單薄。圖為樂生療養院紀錄片。(華視提供)

曾吉賢並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為例,指出聯合國自1993年開始,即接受各國提出文獻遺產,並且有系統地加以複製與鞏固,經提報登錄為世界記憶名錄,目的是鼓勵各國應重視建築、古物、傳統技術、文化景觀等以外的「文獻遺產」。

曾吉賢說明,文獻遺產往往足以反應當代文化、生活、記憶的歷史軌跡,與該國的發展歷程,有著息息相關的關係,而聯合國對於「歷史影像」也更加重視,包含具「有形文化資產」性質的老電影膠卷、磁帶等,以及有「無形文化資產性質」的各類紀錄片、新聞片與戲劇節目。

對於影視文資的修復,陳郁秀則提到,修復1個小時的影片,就需要耗費1個月時間,這都需要文化部支持,個人或單一電視台絕無能力,現在公視、客家電視台都還沒進行這樣的工程,若不即時做,資產就會流失,因此這是國家重要政策,是5年、10年的工程,華視只是一個開端,也希望未來能夠持續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