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不掉的爵士女聲 《艾美懷絲》呈現勒戒所外的私密影像

2015-10-30 08:40

? 人氣

睽違3年,英國歌手愛黛兒(Adele)終於向等待已久的歌迷說〈Hello〉。另一位也曾以心碎專輯橫掃美國葛萊美(Grammy Awards)的英國爵士女伶,卻再也不會為歌迷展露她深沉而獨特的嗓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將於12月11日在台上映的 《艾美懷絲》(Amy),可能是她在2011年逝世後最令人心碎的公開影像紀錄。《衛報》(Guardian)影評布拉德蕭(Peter Bradshaw)描述,這部作品猶如《鐵達尼號》(Titanic),「我們知道將會如何作結,但這毫不減損其悲痛的程度。」

艾美懷絲(Amy Winehouse)於1983年出生於英國北倫敦的猶太家庭,後定居坎登(Camden),如今在坎登知名的馬廄市集(Stables Market)立有她的紀念銅像。自小喜愛唱歌的艾美懷絲在2003年推出首張專輯《率真》(Frank),獲得正面評價,也受全英音樂獎(Brit Awards)提名,但在最佳女歌手一項中敗給蒂朵(Dido);片中提及蒂朵的片段,可窺見艾美懷絲誠實而不做作的個性。

真正將她推上國際巨星地位的,是2006年發表的《黑色會》(Back to Black)。這張專輯為她拿下5座葛萊美獎,成為2012年前史上單晚獲獎最多的英國女歌手(這個紀錄後來於2012年被愛黛兒打破)。《黑色會》成為英國21世紀第2暢銷的專輯,於全球有超過2000萬張銷量。

艾美懷絲在人生最後幾年間頻繁佔據媒體版面,雖多為酒精、毒品與暴力行為等負面消息,但大眾仍易產生一種相當了解她的錯覺。這部紀錄片應該可以扭轉這個印象。

訪問逾百人 製作團隊強調客觀

以《車神塞納》(Senna)獲英國影藝學院(BAFTA)最佳紀錄片獎肯定的43歲導演亞斯夫卡帕迪亞(Asif Kapadia)於2013年接受英國環球唱片(Universal Music UK)委託,執導《艾美懷絲》紀錄片。製作團隊表示,他們以製作《車神塞納》時的「全然客觀性」(total objectivity)處理艾美懷絲的故事,此片即為訪問超過100名親友及共事人士後的歸納結果。

這份「全然客觀性」也是當時說服懷絲家人支持紀錄片製作的關鍵。據艾美懷絲的父親米契懷絲(Mitch Winehouse)表示,先前他們對紀錄片並不感興趣,直到得知亞斯夫卡帕迪亞願意接手。看過《車神塞納》的米契認為這是一部優秀的作品,相信艾美的故事也會獲得相同的照料。

艾美懷絲13年的音樂路

Amy劇照(取自美昇)
《艾美懷絲》劇照(取自美昇)

這部作品呈現了艾美懷絲對音樂的熱情,周邊的親友帶來的影響,以及她為名氣付出的代價。影片在形式上沒有太創新的出格表現,以公開訪談、表演實錄與親友們的私錄影像組成,敘事主軸則基於訪談資料編織而成。其中,艾美懷絲的長年好友蘿倫基爾伯特(Lauren Gilbert)、茱麗葉艾胥比(Juliette Ashby)與前經紀人尼克謝曼斯基(Nick Shymansky)貢獻不少口白,尼克謝曼斯基更提供長達12小時的私錄影片。

可檢索及使用艾美懷絲完整音樂檔案的亞斯夫卡帕迪亞沒有拍攝新的訪談影片,使得整部作品更貼近日常生活,以親密的角度捕捉了艾美懷絲在成名前風趣、率真但已開始嶄露才華的片段。

影片始於1998年,艾美在朋友的生日派對上唱歌的居家影片,鋪述艾美懷絲未來13年的音樂生涯,可看出導演試圖揭露這段亮眼星途如何走入絕境的企圖心。也在北倫敦住了10年的亞斯夫卡帕迪亞感覺艾美的故事就像發生在街角,「沒有人阻止這一切。就像是她難以避免早逝的命運。」

(逝世前1個月,艾美懷絲在貝爾格勒(Belgrade)演唱會現場遭噓)

父親抨擊影片誤導且「不真實」

在艾美懷絲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2個男人分別為她的父親米契懷絲與前夫布雷克(Blake Fielder-Civil)。艾美懷絲與布雷克在坎登相識,這段分分合合且帶有自毀傾向的關係,是《黑色會》的創作靈感,也被認為是艾美懷絲身心健康惡化的一大原因。布雷克承認自己引介艾美使用毒品,艾美也表示,是布雷克讓她了解到「及時行樂」(Life is short)的重要。

於2014年10月看過試片的米契懷絲,則抨擊影片「令人誤解」,且具有「不真實的成分」。他控訴導演有意將他塑造為故事中的反派角色,一名名利薰心、對女兒安危漠不關心的父親。「我犯過錯誤,」米契懷絲承認,「但不愛我的女兒不在其中。」

確實,影片中鋪敘米契懷絲在艾美18個月大時就有外遇,於艾美9歲時正式離開這個家。暗示了艾美懷絲性格中的不安全感來自這層家庭背景,而艾美此生都在致力追求父親認同,卻彷彿反受利用。

Amy劇照(取自美昇)
《艾美懷絲》劇照(取自美昇)

影片中也包括〈Rehab〉歌詞中的指涉片段:if my daddy thinks I'm fine(我爸爸覺得我沒有問題)。艾美懷絲在發表第2張專輯前,曾被建議前往勒戒,但米契懷絲認為沒有這個必要。顯示艾美懷絲錯失了在成癮更嚴重前的關鍵救助機會。

米契懷絲則控訴自己的發言被剪裁,「我當時說的是『她那時不用去勒戒』(She didn’t need to go to rehab at that time.),但他們把『那時』(at that time)剪掉了。」他解釋,那是2005年的事,當時艾美懷絲喝醉後跌倒撞傷頭,她的經紀人建議勒戒,「但艾美當時沒有天天喝酒,她只是和其他孩子一樣,出去狂歡時喝醉了。」

艾美懷絲基金會 支持孩童與艾美家人

外界也質疑米契懷絲利用女兒名氣,獲得媒體關注,包括主持線上節目、於日間電視秀中談論艾美。米契懷絲的2張個人專輯分別於2010及2014年發行,他承認若沒有艾美,他不會有機會發行專輯。

米契懷絲表示,他的回憶錄《艾美:我的女兒》(Amy: My Daughter)與演唱收入,都捐助紀念艾美的「艾美懷絲基金會」(Amy Winehouse Foundation)。基金會宗旨為協助弱勢兒童及成癮者,與艾美懷絲合作《黑色會》與〈Valerie〉的製作人馬克朗森(Mark Ronson)也是資助人之一。

米契懷絲承認,營運基金會支持家人度過思念艾美的痛楚,「當我回顧過往,我的確對某些行為感到後悔,但我的本意是良善的。你試著保護女兒,但一半的機會中卻讓事情變得更糟了。」他也表示,他不在意別人如何批評他,但擔心這部片會減損基金會捐款,「(基金會)這部分並沒有在電影中被提及。」

影片後段,最撫慰人心、也再度提醒觀眾艾美懷絲才華的時刻是她與偶像托尼班奈特(Tony Bennett)合唱〈Body and Soul〉。托尼班奈特極為肯定艾美懷絲的歌藝,認為她可與艾拉費茲潔拉(Ella Fitzgerald)與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齊名。托尼班奈特也惋惜地表示,若艾美活得更久一點,「生命自會教導她如何活下去。」

亞斯夫卡帕迪亞表示自己驚豔於艾美懷絲的幽默與聰穎,「如果你只看見她生命最後幾年的模樣,你是不會發現的。我先前沒有注意到,她的歌詞有多麼優秀。」他也說,「你一旦讀過歌詞,就會瞭解所有的答案都在裏頭。電影沒有一個部分不是早就存在艾美的歌詞裡的。」

看過《艾美懷絲》後,觀眾對艾美懷絲的歌詞確實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至少,聽著成名單曲〈Rehab〉開頭中,她唱著「他們想把我送去勒戒,我說不、不、不」(They tried to make me go to rehab but I said, ‘No, no, no’)時,一種憂傷的遺憾已取代了當年輕佻的自由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