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專文:用詩的邏輯拍出的電影──閱讀《刺客聶隱娘》

2015-10-10 11:36

? 人氣

現實情境中,家中老僕鄭重其事地準備沐浴澡盆,顯示了聶窈回家是件大事。接著聶窈在澡盆中哀傷掩面,這是她第一次在電影中哭。因為是第一次哭,我們還不知道她為何而哭,但只要我們夠專心記得了這個畫面,後面出現類似的畫面,我們就能一再回來,重新品味這個畫面的意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洗好澡,聶窈和母親談話。母親的話,就把到此的劇情交代了。話題圍繞著「嘉誠公主」,母親將一塊玉玦交給聶窈,告訴聶窈公主到死前,仍然對屈叛了聶窈,耿耿於懷。這時,聶窈又哀傷掩面了。觀眾會無法從這樣的情境中推斷故事嗎?聶窈一回家,母親沒說別的,先將她當時沒帶走的玉玦給她,又跟她說公主的事,只說公主的事,我們就知道在聶窈的人生中,公主多麼重要。聶窈聽母親說公主,二度掩面而泣,也就清楚說明了,插入畫面中的就是公主。不過就過了幾分鐘,導演讓我們得以理解:插入畫面是聶窈的主觀回憶。接受任務,被送回家,她想起的是嘉誠公主,是公主所說的青鸞故事,而想到公主、講到公主,就讓她心情激動。如果有人看電影無法如此推斷,或懶得如此推斷,能怪導演拍了使他看不懂的電影?

關於玉玦的短短幾句話,還有一項作用。母親說了:玉玦有兩塊,一塊給聶窈,一塊給田季安,再懶惰的觀眾也應該由此了解──田季安之於聶窈,不只是道姑師父口中的「表哥」而已,兩人有更深的過往糾纏。

聶窈第一次現身在田府,是一雙凝視觀察的眼睛,看到的,卻剛好又是田季安和孩子之間的搏戲互動。這個畫面清楚呼應「序場」中那個使得聶窈刺殺失敗的畫面。稍微專注,仍然記得「序場」的觀眾,當然會由此想起刺殺失敗後,道姑師父訓誡聶窈的話:「欲殺其人,先斷其愛!」要不被人倫之愛阻撓,最好的方法,是先去除人倫之愛的來源。

有這個背景在,接著發生的事,雖然不過就是輕描淡寫的一句話,應該讓我們大為震撼。我們具體看到的,是一群田家護衛圍堵、追趕聶窈,然後田季安夫人對田季安說:是孩子先看到了那個黑衣刺客,但那刺客「沒有惡意」。聶窈最大的本事,是「隱」,所以才會被稱為「隱娘」,她來如煙去如風,可以自主進出田宅,愛去哪去哪,那麼,她為什麼會在踢球的孩子身邊?因為孩子就是田季安的「其愛」啊!依照師父的命令,「欲殺其人,先斷其愛」,她就該先從孩子下手啊!

被隱藏在畫外,沒有直接顯示的,是多麼戲劇性的情節──聶窈帶著殺意靠近毫無防備,也無從防備的孩子,但是,她下不了手。看著孩子,她的殺意徹底消失了,以至於連對於孩子的危險最為敏感的做媽媽的人,都直覺認為她「沒有惡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