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百年冥誕」:西巴爾幹半島的分合情仇

2018-12-03 15:49

? 人氣

塞爾維亞國王彼得一世,此後成為南斯拉夫王國國王。(德國之聲)

塞爾維亞國王彼得一世,此後成為南斯拉夫王國國王。(德國之聲)

1918年,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成立。11年後,這個國家改名為「南斯拉夫」。到了九十年代,曾經的多民族國家四分五裂。這一結局是否從南斯拉夫誕生之時便已注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南斯拉夫」也許已經成為一個相當陌生的字眼。不過,對於其他許多人而言,這個詞至今依然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是那些出生在這個國家的人,那些曾在南斯拉夫度假的德國人,或者那些曾前往南斯拉夫餐館的食客們。上世紀60年代後,西德曾出現大量這樣的餐館。

不過大部分人提起南斯拉夫,首先想起的恐怕還是內戰:上世紀90年代的那場戰爭最終也導致南斯拉夫最終分解,而從中分裂的那些國家至今還能感受到其後果。

1918年12月1日,南斯拉夫聯邦第一個國家成立也是一場戰爭的後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奧匈帝國的哈布斯堡王朝分崩離析,歐洲大部分地區需要重新劃分勢力範圍,於是實現一個古老夢想的時機到來了。

Serbien Belgrad Regierungspalast des Präsidenten (picture-alliance/imageBROKER/M. Moxter)

位於貝爾格萊德的前南斯拉夫王宮,現在是塞爾維亞議會所在地

嚴重的先天缺陷

早在19世紀時,許多知識分子—尤其是克羅埃西亞學者—就在推動所謂的「伊利里亞運動」。這一運動的基礎是南斯拉夫人都是古老伊利裡亞民族的後裔,因此本就應該生活在同一國家之內。1917年,奧匈帝國內的南斯拉夫人族群代表在希臘科孚島舉行會晤,其中包括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此外還有1835年已經建國的塞爾維亞王國代表。他們一致決定,宣佈成立一個統一國家。

不過,「科孚聲明」存在一個致命傷。慕尼黑歷史學家卡利奇(Marie-Janine Calic)解釋道:「聲明中寫道,東正教塞爾維亞人和基督教斯洛維尼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的姓名、標志和宗教將一視同仁。但是從政治層面而言,如何將這一說法在憲法框架中加以實施,這個問題卻並沒有得到解答。」

這成為了一個致命的先天缺陷。即便在當時,各個族群之間便爆發激烈的政治爭論:塞爾維亞人主張單一制建國方案,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則堅持建立聯邦制國家。

聯邦,還是牢籠?

正因如此,1990年代後尤其是克羅埃西亞人一再宣稱,南斯拉夫是一個塞爾維亞人壓迫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的「民族牢籠」,正如當年的哈布斯堡王朝和奧斯曼帝國。歷史學家並不認同這一觀點:「南斯拉夫王國並不是憑空而來的,」雷根斯堡大學的布魯恩鮑爾(Ulf Brunnbauer)。「當時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的政治精英,出於不同的動機,願意建立一個共同國家,並對此堅信不疑。」

Josip Broz Tito im Partisanenkampf (picture-alliance/dpa/Tanjug)

1942年:鐵托領導反抗德意佔領著的游擊運動

塞爾維亞人將自己視為一戰的勝利者,通過浴血奮戰換得建立統一獨立國家的機會。他們希望將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從奧匈帝國統治下解救出來,最終能夠共同生活在一個彼此平等的國家裡。「在1918年,斯洛維尼亞人和克羅斯亞人除了加入南斯拉夫之外,幾乎別無選擇。自己建國的主張並不太受歡迎。許多人都希望加入南斯拉夫。」

精英爭鬥

也許也是因為這一原因,這一新建國家最終分裂也並非出於內部因素。1941年,南斯拉夫被德國和義大利佔領,國家解體。1943年,反抗鬥爭過程中,南斯拉夫得以重建。不過,第二個南斯拉夫也與之前的國家一樣,面對類似的問題:尤其是在開國元勳、終身總統鐵托1980年去世之後。

歷史學家卡利奇認為,除了北部(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與南部(塞爾維亞、馬其頓和科索沃)之間嚴重的社會經濟差異之外,各個加盟共和國的精英階層都不願意將各自的特殊利益置於聯邦總體利益之下:「1917/18年的精英們所達成的共識,也就是建立共同國家,在1980年代已經不復存在。」

九十年代以來,針對南聯盟解體及爆發戰爭的極為常見的一種解釋是:南斯拉夫各民族群體之間的所謂「百年世仇」。柏林洪堡大學歷史學者格蘭蒂茨(Hannes Grandits)強調,當時各族群之間幾乎並不存在這種仇視情緒:「調查顯示,直到1990年代初期,不同族群之間的敵意並不是很嚴重,除了塞爾維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之外。直到1991年戰爭爆發之後,情況才發生改變。」

Belgrad Tito Anhänger mit Jugoslawien Fahne (Getty Images/AFP/A. Isakovic)

「南斯拉夫理念已死」

南斯拉夫已死

直到1991年和1992年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科索沃和塞爾維亞戰火蔓延之後,南斯拉夫各族群之間的隔閡才達到如今的程度。從最北端的斯洛維尼亞到最南端的馬其頓,南斯拉夫早已不是一個話題。「南斯拉夫的理念已經死了」,歷史學教授布魯恩鮑爾。「其實,如果情況不是如此,那會是多好的事情。因為從經濟和政治角度而言,後南斯拉夫時代的各國之間密切合作無論如何都是好事。它們彼此之間的聯繫依然非常密切,即便民族主義者對此百般否認。」

因為彼此之間缺乏互信的現實,至今仍沒有以地區整合為目標的切實政治計劃。目前唯一連接「西巴爾幹地區」國家的共同點,是成為歐盟成員國的願望。

而歷史學家們正是在此看到了前南斯拉夫的一線希望。格蘭蒂茨表示:「西巴爾幹國家融入歐盟可以讓這些國家面對的許多困擾迎刃而解。並非全部都能解決,但確實很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