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欄:中國是個失敗國家嗎?

2015-09-04 06:30

? 人氣

鄧小平為什麼能創造「中國奇蹟」?

也許有人會向兩位作者提出挑戰:毛澤東時代結束之後的中國,鄧小平並未開放政治參與,並未建立廣納型的政治制度,不也創造了長達三十年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奇蹟」嗎?本書中提及的那些負面案例,如剛果、獅子山共和國、索馬裡、津巴布韋、埃塞俄比亞、海地、柬埔寨、緬甸、北韓等,當然都是世人公認的「失敗國家」(大概惟有北韓的人民會深信不疑地認定,「只有我們最幸福」);但是,如果將中國也列入「失敗國家」的行列,不僅中國的既得利益階層會強烈反對(習近平已經在讓中國的官媒營造中國是最大、最富、最民主的國家的肥皂泡了),許多到過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的中央商務區的國際遊客,恐怕也不會認可這一結論吧——哪有如此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失敗國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兩位學者並不否認鄧小平時代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但他們不認為這一切應當歸功於共產黨政權。他們堅信,繁榮富裕不是設計出來的,中國給鄧小平冠以「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的美名,完全名不副實。而且,如果政治體制沒有跟上,經濟的高速發展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兩位學者指出:「中國的成長過程是立基於『追趕效應』、輸入外國技術,以及輸出低端產品,這種成長可能會維持一陣子,但也可能無以為繼,特別是中國達到中等收入國家的生活水準時。」

另外,中國經濟的成長其實得益於對資本主義理論的吸取,而非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堅持,雖然中共的黨章中馬列主義仍然享有崇高的地位,但中國早已不是一個實行馬列主義原教旨主義的國家了:「過去數十年成功的成長經驗全是因為擺脫了榨取式的經濟制度,走向更為廣納性的經濟制度,但因為高度威權性榨取式制度的存在,此一趨勢變得更困難而非更容易。」也就是說,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難以突破的瓶頸——除非立即啓動政治改革,正如兩位學者一針見血地論述的那樣:「除非榨取式政治制度向廣納性制度讓步,這種成長終將後繼乏力。只要政治制度維持榨取式,成長就有其本身的限制,所有這類個案無一例外。」

文革結束之後,鄧小平所做的事情,無非是羞羞答答地承認「部分普世價值」而已。如果用任教於耶魯大學的華裔經濟學家陳志武的話來說,就是根本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中國在過去三十年經濟的快速增長證明了:市場經濟是實現人類解放、增加個人自由、增加個人財富水準的根本出路;如果這個過程出現停滯或者逆運行,整個社會的自由、福利和福祉都會出現倒退,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其他國家。中國的改革經驗恰恰證明,新自由主義主張的經濟、政治模式非但沒有得到否定,反而得到了中國經驗的支持。」在經濟層面,鄧小平沒有辜負毛澤東給他冠以的「走資派」的帽子;而在政治領域,他也確實是毛澤東眼中的絕無妥協的「鋼鐵工廠」。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