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中國軍換1名日軍的命、老百姓用身家性命成全大戰略─教科書沒寫的抗戰血淚史

2015-08-24 14:06

? 人氣

當年17歲的盧溝橋小兵王栢性,把戰爭記憶寫進書本裡,更把它刻在心板上(圖/公視提供)

當年17歲的盧溝橋小兵王栢性,把戰爭記憶寫進書本裡,更把它刻在心板上(圖/公視提供)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夢想成為科學家、太空人,當年隸屬中央航空特務旅的老兵孫劍峰,則把「用機關槍擊落零式戰鬥機」視為一生最高的成就:「它從進場開始我就開始打,他衝過我頭上,我就轉過彎、來打它的尾巴,一直這麼追下去,它還沒有走到我們機場一半的時候,一道黑煙從機場裡頭、從那個飛機下面就漏出來了...」生長在戰爭的時代,那就是老兵一切的青春。

適逢中國對日抗戰勝利 70 週年,中華民國政府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慶祝號稱在蔣介石領導下取得的榮耀——長達8年的戰爭裡,322萬中國軍人喪生,日軍則為44萬人,意即 8 個中國軍人僅能換 1 名日軍的性命,更不用說著名的黑暗歷史「花園口決堤」,國民政府炸毀黃河,半個臺灣大的土地被滾滾泥流吞噬,政府動手淹死自己的老百姓……戰場上的國軍,用勇氣拼鬥;手無寸鐵的平民,則用身家性命成全大戰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抗戰勝利」、「領導有方」的歌功頌德背後,是無數被斷送的青春與回不去的故鄉。在紀錄片《二戰浮世錄》中,訪問到多位抗日耆老,重新揭露活生生的時代故事,描述中國兵的人生百態。

china03.JPG
花園口決堤時遷移的難民(圖/公視提供)

阻擋日軍前進的代價,是無數平民的屍骨 

對日 8 年持久戰的代價,就是讓所有中國人民的性命都成為戰爭的籌碼,而戰時最慘烈的悲劇,莫過於 1938 年的「花園口決堤」。為了阻止日軍西進,中國軍隊戰略性炸毀黃河,面積 54000 平方公里、半個臺灣大的土地被黃河的泥流吞噬,造成 89 萬中國人死亡、500 萬人流離失所,日軍傷亡人數則不到萬人。中華民國政府宣稱這是焦土政策,迫使日軍沿著長江崎嶇丘陵前進迎向武漢會戰,為中國軍隊爭取時間,當時隸屬於裝甲兵團 200 師的老兵張夢辰,仍忘不了那個場面:「看到老百姓在那邊叫救命啊、救命啊,在水裡沒處逃啊,沒路啊……」

武漢會戰中國取得勝利的背後,是無數平民的屍骨。生在這個時代,他們的性命毫無價值,只要領導者覺得對戰略有益,數十萬人命隨時可以當成彈藥消耗掉。

為了保衛家園而戰,卻失去家園 

隨著中國軍人大量死傷,1944 年底蔣介石開始號召「十萬青年十萬軍」,發動知識青年救國。他們本應有耀眼的人生,卻不得不投身於戰場,不僅在中國浴血奮戰,也參與境外戰爭如滇緬戰役,年輕生命逐一殞落,而世人只記住那些知名將領的名字。

抗戰勝利不代表戰爭結束,這群人隨後又被捲入國共內戰,死傷無數,隨後 60 萬軍人撤退來臺。他們為了保衛家園而戰,敵人早已敗降,卻還是無法回到深愛的故鄉,老兵錢野午說:「不恨國家,恨生不逢時……我現在是很傷心,現在很傷心,因為我們拋頭顱、灑熱血,我們現在做一個老榮民……」

china10.JPG
本應有耀眼將來的青年,在戰場上犧牲自己的青春(圖/公視提供)

生在戰爭的時代,他們只能不斷追憶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老兵孫劍峰得意談著用機關槍擊墜零式戰鬥機的往事,劉豫州談起臺兒莊作戰時老百姓的艱辛,王栢性則憶起蘆溝橋事變用大刀斬下日軍首級的場面,「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的弟兄們,勝利的一天來到了,勝利的一天來到了!

抗戰勝利是光榮的歷史嗎?是領導者的功勞嗎?看著這群老兵的人生,你或許再也沒辦法把流血犧牲視為一種榮耀。每一場勝利的背後,都是無數被斷送的希望,他們至今仍遙想著在戰亂中成長的青春,還未死,只是逐漸凋零。

「我們願活在以催生新知為榮的特殊國度,而不願活在將流血當作奉獻的普通國家。」——京都大學自由與和平維護者會,反對安保法案之聲明書

公視將於 8 月 24 日開始播映專題節目《二戰浮世錄》,揭開迥然不同的時代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