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美國與古巴走上和解之路 冷戰幽靈長相左右

2015-07-22 07:00

? 人氣

古巴駐美國大使館的升旗典禮(美聯社)

古巴駐美國大使館的升旗典禮(美聯社)

今年7月20日,上午10點30分,美國首都華盛頓艷陽高照,天氣濕熱,東北第16街(16th St NW)2630號的一帷宅邸前方,升起一面藍、白、紅三色外加一顆星星的旗幟。這一刻這一副景象的背後,是半世紀波濤起伏的歷史恩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主持這場升旗典禮的古巴外交部長羅德里格茲(Bruno Rodriguez),稍後進入美國國務院大門,與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會談。上一位古巴外長進入美國國務院,是1958年的事,當時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

古巴外長羅德里格茲(Bruno Rodriguez)(美聯社)
古巴外長羅德里格茲(Bruno Rodriguez)(美聯社)

睽違半世紀的一幅國旗

凱瑞預定在8月14日飛往首都哈瓦那(Havana),主持美國大使館的升旗儀式。上一位造訪哈瓦那的美國國務卿是斯特蒂紐斯(Edward R. Stettinius, Jr.),當時是1945年,美國總統是羅斯福。凱瑞抵達哈瓦那的前一天,正好是古巴革命(1953–1959)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Fidel Castro)的89歲生日。

美國與加勒比海最大國家古巴超過半世紀(54年)的對抗、對峙,終於在這一天正式畫下句點,也為再一年半就要卸任的歐巴馬總統,奠定一筆歷史業績。然而半世紀的恩怨情仇,畢竟不會朝夕之間煙消雲散。

古巴與美國歷史淵源,哈瓦那著名的「邋遢喬酒吧」(Sloppy Joe's Bar)(美聯社)
哈瓦那著名的「邋遢喬酒吧」(Sloppy Joe's Bar)(美聯社)

從艾森豪到歐巴馬 古巴仍是卡斯楚

雖然在1961年1月與古巴斷交的艾森豪已於1969年過世,對古巴祭出全面制裁、險渡古巴飛彈危機的甘迺迪更早在1963年遇刺身亡。但是古巴依然是西半球唯一的共產黨一黨專政國家,加起來173歲的卡斯楚兄弟(Fidel & Raul Castro)依然大權在握。

羅德里格茲雖然感謝歐巴馬總統推動兩國關係解凍,但也開門見山,當著凱瑞的面提出古巴4點要求:美國解除長達53年的全面經貿制裁禁運、歸還「非法佔領」的關塔納摩灣(Guantanamo Bay)海軍基地、完全尊重古巴的主權(亦即休想推動和平演變、政權更迭)、補償半世紀以來古巴人民的精神與物質損失。

位於古巴的關塔納摩海軍基地。(美聯社)
關塔納摩灣海軍基地。(美聯社)

凱瑞則是見招拆招,強調兩國雖然復交,但歧見仍多。對於解除制裁,華府樂觀其成,但要等待「適當時機」(主要是國會卡關);對於關塔納摩灣,凱瑞直接表明現行租約仍然有效,華府無意談判。另一方面,華府雖然已將古巴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除名(解開古巴在國際金融市場的桎梏),但一直要求哈瓦那當局改善人權狀況、放寬言論自由、釋放異議人士(政治犯)、開放資訊與科技管道。

古巴民眾「歡迎美國」(美聯社)
古巴民眾「歡迎美國」(美聯社)

接觸交往是為了引發變化

這些議題都非常棘手,哈瓦那尤其戒慎恐懼。華府一再強調,對於美國的宿敵,過去半世紀的圍堵、封鎖政策顯然已經失敗,「接觸交往」(engagement)才是王道。至於失敗、成功如何判定,一方面要看美國的國家利益,一方面要看「交往接觸」在對方內部引發的變化。當然,華府與哈瓦那期待的變化,恐怕很不一樣。

美國從1960年10月(艾森豪總統執政末期)開始制裁古巴,1962年2月祭出全面封鎖(bloqueo),半世紀以來加上層層疊疊的限制與懲罰。冷戰年代,古巴從軍事到經濟都有蘇聯撐腰,建構出堪稱拉丁美洲最完善的社會福利與教育體系;但是冷戰結束,蘇聯共產帝國垮台,古巴的苦日子就來了。

古巴街頭上的卡斯楚壁畫。(美聯社)
古巴街頭的卡斯楚壁畫。(美聯社)

古巴經濟亟盼活水 政治開放免談

有一段時間,南美洲最大產油國委內瑞拉成為古巴最重要的金主,然而近年委內瑞拉經濟每下愈況,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哈瓦那當局心知肚明,這第二張長期飯票到期了,若不尋求與美國關係融冰,古巴的經濟將陷入泥淖。古巴經濟長期面臨現金短缺、人才流失、糧食生產不足(80%仰賴進口)的問題,2014年GDP只成長1.4%,而且這個官方數字有灌水之嫌。

古巴著名的Mojito調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美聯社)
古巴著名的Mojito調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美聯社)

一般認為,美古復交將為古巴經濟注入活水,出口貿易、觀光旅遊、旅美古巴人匯款、外資湧入,都是無限商機。但是然後呢?樂觀者認為,改變將帶動經濟改革,加快古巴走向市場化、私有化、透明化的步伐。但是古巴政府顯然會儘量保持掌控權,繼續嚴格管制外資的運用方式與市場化、私有化的規模,一方面讓經濟活絡起來,一方面維持它引以為傲的社會主義體制。

更重要的是,哈瓦那當局一定會全力防範經濟開放帶來的政治開放,在新加坡與中國大放異彩的「威權資本主義」模式,或許會成為這個加勒比海島國的主旋律。

美國大導演柯波拉抽古巴雪茄。(吸菸有害健康)(美聯社)
美國大導演柯波拉抽古巴雪茄。(吸菸有害健康)(美聯社)

不平等條約海軍基地

經常出現在好萊塢電影的關塔納摩灣海軍基地,更是燙手山芋。它位於古巴本島東南端,面積120平方公里。美國與古巴在1903年簽訂《古巴─美國條約》(Cuban–American Treaty),無限期租用此地,使它成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海外海軍基地,而且年租金僅4085美元。

古巴革命後,新政府拒絕兌領租金支票,強烈譴責1903年條約是威脅利誘的不平等產物,要求美方無條件歸還。但是即使是古巴飛彈危機最劍拔弩張的時刻,哈瓦那也不敢輕舉妄動。2001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美國將全球反恐戰爭俘獲的恐怖分子疑犯送至此地,無限期囚禁,而且拒絕給予「戰俘」身分,在國際社會引發相當大的爭議。

在別人家的土地上,憑著一紙百年前的不平等條約,以賤價租用重要軍事設施,而且想租多久就租多久,美國實在於理有虧。然而對於這個問題,美國目前最好的處理方式,應該是無限期擱置。雖然美國民意普遍支持復交,但古巴裔社群對立場分歧,國會共和黨尤其想從中作梗,阻撓解除禁運,杯葛大使人選,歐巴馬政府顯然不會在這個時候以關塔納摩灣議題自討苦吃。

古巴,哈瓦那灣,跳水的男孩。(美聯社)
古巴,哈瓦那灣,跳水的男孩。(美聯社)

古巴與伊朗 歐巴馬的第二座和平獎?

無論如何,美古復交已是既成事實,代表歐巴馬「接觸交往」外交路線的一大突破,過程保密到家,善用第三方力量,連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都親自出馬,扮演調人。伊朗核子協議也是此一路線的具體成果,但協議本身面臨更嚴峻的質疑,德黑蘭對華府仍有極深的敵意甚至仇恨,破局風險不可小覷。如果美國與古巴、伊朗這兩個冷戰死對頭都能夠化干戈為玉帛(另一個死對頭北韓,難度極高),或許歐巴馬有機會在2017年卸任前後,再拿一座諾貝爾和平獎,而且與2009年不同,這次實至名歸。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