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忠專欄:怎麼進行「數位外交」

2018-10-15 07:00

? 人氣

社群媒體就是「數位外交」最有效媒介。(圖/Mike MacKenzie @ flickr CC BY 2.0)

社群媒體就是「數位外交」最有效媒介。(圖/Mike MacKenzie @ flickr CC BY 2.0)

國際外交也是種「公眾外交」,需要與國內民眾溝通,社群媒體就是「數位外交」最有效媒介。台灣邦交國雖然只有十七個,但透過數位外交,台灣有千百個動人故事可爭取全球認同!

兩個多月前,台灣外交部正式建立Instagram(IG),過去一年多來,也分別成立臉書(Facebook)粉絲團和推特(Twitter)官方帳號,這是值得鼓勵的事,因為「數位外交」(Digital Diplomacy)已經是現今國際外交事務實踐的主流策略與管道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形塑數位轉型的外交文化

台灣外交處境艱辛,鞏固邦交與捍衛主權不易,每逢緊急事故欲服務海外台灣旅客更是動轍得咎,只能吃苦當作吃補,淚水往肚裡吞。但國際外交也是一種「公眾外交」(Public Diplomacy),除了廣結國際友誼,也需要與國內民眾溝通,聆聽民間反應、爭取內部支持,甚至即時澄清誤解,化解「假新聞」的傷害,因此社群媒體就成為「數位外交」最有效的媒介。

關鍵在於,建立「數位外交的架構」是一件事,如何形成「外交數位轉型文化」才是重中之重。也就是說,在任何組織中,「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涉及的不只是「科技」,而是「人」。它攸關「數位文化」(Digital Culture)的改造,而非只是借用既有社群媒體網路單向傳播訊息而已。臉書、推特、IG、YouTube、Flickr、Google+,乃至微博都只是介面,懂得如何運用它們來極大化外交目標,才是數位外交的核心。

領導者的支持是第一步;高層願意授權(empower)下屬發揮創意,來執行數位外交專案是第二步;建立客觀的機制來評估最終效率與產出是否提升是第三步。尤其傳統外交領域經常是論資排輩、重視儀節、講究對等,真的要求外交官放下身段,用台灣現在最流行的用語「接地氣」,來和駐在國以及國內民眾搏感情、說故事,的確需要一番心態調整和內部改造。但這已經是勢在必行,數位外交已成為新形式的外交戰略,它被用來更細緻、非制式的溝通宣傳、澄清誤解、蒐集資訊、宣揚價值。

「公眾外交」美國先行,各國跟進

美國是全球最早設立數位外交單位的國家。二○○一年發生九一一恐攻事件後,國務院特別於隔年成立「數位外交小組」(eDiplomacy),後來也正名為「數位外交室」(Office of eDiplomacy),它配置上百位社群媒體專業的員工,在二十多個部門之間扮演協調角色。

這個專案辦公室也為美國長久以來在全球推動的公眾外交注入新的視野。許多美國駐各國大使館,上自館長,下至員工,都開始運用社群媒體做為數位外交和公眾外交推動的工具。

舉台灣較熟悉的美國在台協會(AIT)為例,近幾任館長都善用社群媒體來深耕台灣人民對台美關係以及美國文化的認識。前幾任AIT駐台北和高雄處長甚至不惜「撩下去」,運用數位外交來展現他們在台灣走透透的足跡。重點是,館長不但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更充分授權下屬發揮創意。獲得授權的下屬自然也願意為上司賣命。

這股數位外交也蔚為國際風潮。英國外交部隨後也成立類似功能的「數位外交辦公室」,來行銷二○一二年「倫敦奧運」為史上第一個訴求永續和環保的「綠色奧運」。為了打響二○二○東京奧運,日本政府也全力推動數位外交來形塑國家正面形象。法國自○八年起就將數位外交列入外交實踐。德國則是運用科技技術來蒐集民意與創意,最後納進一四年的外交政策白皮書中。

以色列更是數位外交發揮得淋漓盡致,透過其全球外館引領國際輿論,搭配在美國的猶太遊說力量,影響美國與伊朗的核武談判。至於俄羅斯也已經取代德國,成為歐洲最大數位外交運用者。

亞洲國家部分,印度急起直追進行大量數位外交資源的投資。一○年起,印度外交部在「公眾外交局」內啟動推特的設置。莫迪(Narendra Modi)接任總理後,要求印度所有駐外使節拋下舊思維,領銜數位外交。印度外交部甚至推出專屬手機app來強化與國內外對象的互動。

即使不是外交系統,個人和非政府組織也可以成為數位外交的尖兵。最近一位台灣女性郭家佑就運用臉書為主要傳播媒介,加上募款,成功舉辦有關「科索沃獨立十年」的展覽,讓台灣在國際廣泛曝光,成功詮釋數位外交的精義。

民間也可以搞數位外交

又如由台灣在非洲台商組成的「阿彌陀佛關懷中心」,也在史瓦帝尼、馬拉威等國建立「愛滋孤兒之家」,他們的善行也經由現代社群媒體媒介流傳世界。

台灣數十年來在非洲、南太平洋和中南美洲邦交國推動醫療、農耕、防疫、志工的感人故事,不應該受到斷交事件就被世人遺忘。若是能夠善用數位外交來說台灣的故事,還有過去為世界所做的貢獻,爭取參與國際組織,相信可以讓國際社會認識民主、自由、良善和樂於奉獻國際事務的台灣。

台灣的正式邦交國雖然只有十七個,但是透過數位外交,台灣有千百個動人故事,可以爭取全世界的認同和支持!

*作者為外貿協會副董事長,本文原刊新新聞第1649期,授權轉載。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